日前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江蘇無錫組織召開了“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驗收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司副巡視員畢玉安、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食品處處長郭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主任于學軍、中國食品添加劑協會理事長齊慶中、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理事長石惟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熲等出席了驗收會。
“中國白酒169 計劃”的項目組織單位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副秘書長宋書玉、甘權,第一批項目牽頭單位江南大學、第二批牽頭單位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及眾多酒類企業的代表共同見證了“中國白酒169 計劃”項目所取得的成果。
中國酒業掀起“創新風”
2007年4月26日,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技術委員會組織在江蘇無錫召開了“中國白酒169計劃”成立大會。從這一年開始,一件“推動中國白酒產業進程”的大事——即推行實施“中國白酒169計劃”(1個重點,6個研究課題,9個協作單位)正式啟動。
2009年12月29日,“白酒169計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個“項目鑒定及工作會議”。2011年3月20日,在宜昌召開了中國白酒169計劃科研項目階段總結會。隨后,169計劃各分項目鑒定工作全面開展,至2012年底共有17個分項目進行了鑒定。
總體來看,“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自2007年4月在無錫正式啟動以來,經過第一批江南大學和13家企業承擔(為期近5年)、第二批2家研究院和7家企業承擔(為期3年)的努力,到2012年12月為止,終于成功完成了各項指標任務。
從結構上說,“中國白酒169計劃”是一項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以科研院校為攻克主體,具有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前瞻性研究項目。其歷時之久、參與企業之多、技術構成之廣、研究范圍之寬,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宏偉的白酒科研項目。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中國白酒169計劃”自2007 年實施以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2個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2個研究項目通過省部級鑒定,鑒定結論為“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2個成果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科技部驗收。“中國白酒169計劃”實施單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學研模式,部分成果已經在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產企業中試用和大生產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明顯。
目前,“中國白酒169計劃”協作單位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安徽口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郎酒集團、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稻花香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玉林泉酒業有限公司、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的主管領導、主要研制人員參加了“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驗收會。同時,以上20家參加“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工作的企業被授予“中國白酒169計劃”科研中心。
“中國白酒169計劃”堪稱白酒新技術應用領域的“播種機”、“宣傳隊”。在該項目的帶動下,不少企業強化了對白酒科研機構和白酒專業院校研發能力的新認識,紛紛與科研院校攜手創新,成立企業自己的技術研究機構。“幫、學、趕、比、超”的技術創新風處處彌漫,隨之而來的是“產學研相結合”模式的大潮席卷酒業,構筑了新時期下“企業技術中心熱、科研院所熱”的大氛圍,為中國白酒行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創新是最大的特點
“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通過對中國白酒微量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確定了四甲基吡嗪為主的包括帖烯類化合物、芳香族與酚類化合物、呋喃類化合物、有機酸類化合物等為中國白酒的有益健康成分。“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驗收會上,驗收組專家一致認為創新是本次研究的最大特點。
“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涵蓋了應用風味化學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全面剖析了中國白酒中的微量化合物成分,結合感官分析技術分析了中國白酒主要風味化合物,并研究了其產生機理。通過白酒微觀結構與白酒風味的對比分析,明確了中國白酒與世界其他蒸餾酒風味成分的特征差異。
通過研究風味化合物的微生物,“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豐富了白酒風味化合物的微生物學研究學術理論,首次系統地建立了中國白酒優質釀造微生物菌種庫,首次解析了功能微生物地衣芽孢桿菌和華根霉的全基因組序列,篩選功能微生物應用于中國白酒的發酵過程,通過應用生產實驗效果顯著。
“中國白酒169計劃”首次通過感官分析技術,研究建立了中國白酒79種呈香化合物專家閾值;應用多項分析技術,提出了中國白酒年份酒的熒光光譜檢測方法。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指出,“中國白酒169計劃”研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成果豐碩,科技水平比較高,研究涵蓋面比較廣,涉及到中國白酒的全部11個香型。二是意義重大。“中國白酒169計劃”的實施初步建立了中國白酒風味化學和釀造系統微生物學的理論體系,完善了中國白酒生產的品質控制和品質鑒別體系,并對中國白酒的品質和安全進行了有效的探索,這對推動白酒行業從傳統經驗式操作方式向現代生產模式轉變奠定了基礎。三是為中國白酒產業科技創新工作,開辟了新思路。
對今后的工作,錢桂敬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要求:第一,在“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制新的技術進步規劃,確定中國白酒產業新的科技發展目標。要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白酒行業創新體系的建設。條件較好的企業,要加快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的聚集,加快建立國家級或省級的技術中心,進一步加快已有技術中心的建設,大力推動技術進步。第二,冷靜分析形勢,確保白酒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要防止產能飽和或過剩,注意理性投資。第三,提高投入產出率,提高投資效益。第四,當前要更加注重白酒行業的安全和衛生。要認真做好質量控制和安全衛生體系建設,對所有進入工廠和進入下游工序的原料、半成品都要進行嚴格檢驗。大力加強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加強質量監督和檢查。認真做好應對危機的各種公關或準備。
提振行業攻關信心
“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的實施初步建立了中國白酒風味化學和釀造系統微生物學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白酒生產的品質控制和品質鑒別體系,并對中國白酒的品質和安全進行了有效的探索,這對推動白酒行業從傳統經驗式操作模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奠定了基礎。
由于“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完善了中國白酒釀造的理論和質量控制體系,為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保證。同時,該項目探索了群落微生物中各種功能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初步完成了白酒釀造過程中功能微生物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對一些功能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定和分析。另外,該項目對功能微生物的菌種選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建立了菌種庫。針對這幾方面的研究,都是首次將現代先進的科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到中國白酒領域中,其對中國白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眾所周知,現代工業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科學定量控制;二是質量設計。中國白酒產業是傳統經驗型產業,很多機理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經過“中國白酒169計劃”的實施,雖然還是初步的研究,但是,我們向著揭示這個神秘的中國白酒發酵機理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為將來實現中國白酒的現代生產夯實了基礎。所以“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的研究意義非常重大。雖然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但是這一步邁的非常堅實,非常有力。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中國白酒169計劃”是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組織、協調,由大學、科研院所承擔,各企業積極參加下完成的,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是中國酒業協會引領行業科技進步的一個創舉,值得所有協會學習。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白酒169計劃”并沒有納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內,國家也沒有相關的資金支持,“中國白酒169計劃”是各參與單位自費組織的項目。在整個項目的實施中,用了很少的經費,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科研成果。
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中國白酒169計劃”的研究模式是中國酒業產學研結合的一個嶄新而成功的探索項目,是科研面向產業、面向企業、面向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走出了一條協同攻關、協同創新的新路子。同時,通過“中國白酒169計劃”的實施,培養了一大批新型的高素質人才。白酒產業以前在大學沒有研究生班,在“中國白酒169計劃”實施中,江南大學辦了兩個研究生班,培養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人才。所以說,“中國白酒169計劃”所取得的各個方面的成果,值得大力宣傳。
作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全國白酒總產量超過1000萬千升,2012年白酒總產量超過1200萬千升、銷售收入近3800億、利稅超過1000億,利稅接近銷售收入的30%。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環境下,中國白酒產業仍然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來之不易。“中國白酒169計劃”僅是一個開頭和起步,但這一步邁得非常關鍵,是提振全行業攻關信心的重要一步,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繼續乘勝前進。當然,中國白酒產業如何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行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