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歷史悠久的酒文化,白酒產業在山東的社會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魯酒也曾在全國樹立了叫得響的品牌。然而,與幾大名酒相比,曾經魯酒的金字招牌如今卻輝煌不再,黯淡了下來。
芝麻香,山東酒企原創的一種香型,是中國白酒香型中的“新族”。在外酒來勢洶洶的情勢下,經山東省內幾家大酒廠的努力,芝麻香型白酒已經成為魯酒極具典型特色的一張王牌。但在全國范圍內來看,這一“新族”還尚未完成向“新貴”的轉變,缺乏廣泛的影響力。芝麻香,這一魯酒手中的王牌,也就成了亟需打出去的“反擊牌”。
“一品三香”的前世今生
相對于醬香、濃香和清香,芝麻香型白酒的產生,并沒有多長時間。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閻世春告訴記者,“芝麻香作為國家認可的山東創造出來的白酒香型,迄今為止也只有五六十年的歷史。”
公開資料顯示,1952年全國第一屆評酒會評出的四大名牌白酒,到1968年及1979年全國第二、第三屆評酒會所評出的“八大名沛”乃至1984年第四屆評出的13種金牌白酒,總共只有四種香型。清香、醬香、濃香以及兼香,它們代表了中國白酒的主流,當時的“芝麻香”型則屬于其他香型的少數之列。
芝麻香的出現,目前業內比較認可的是,1957年芝麻香白酒最初在山東景芝酒廠被發現。1988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芝麻香型白酒單獨列組評比,獲得一致好評,同年10月,輕工部食品發酵研究所和山東景芝酒廠在武漢聯合召開的芝麻香型白酒項目研討會上,以著名白酒分析專家胡國棟為首的課題組,對各種香型白酒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后發現,白酒的各種香型大體上可以形成以濃、清、醬為端點三角形,芝麻香型處于三角形的中心點上,這一結論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首肯。
2007年1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又發布了由多家酒企和相關科研機構共同制定的芝麻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于7月1日正式實施。
2010年10月,濟南秋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魯酒芝麻香集體強勢亮相,引起廣泛的注意。
為何芝麻香型能夠被單列為一個獨立的白酒香型?與其他香型相比,它又有怎樣的特點?閻世春表示,芝麻香型很特殊,可以稱之為“一品三香”:它兼具“清、濃、醬”三大白酒基本香型的工藝特征,既有清香型白酒的清凈典雅,又有濃香型白酒的綿柔豐滿,并具有醬香型白酒的幽雅細膩,根據在濃、清、醬三香之間所取平衡點位的不同,綜合感官具有極為濃烈的焙炒芝麻的復合香氣。“該酒的風味特色是‘醬頭芝尾’,入口綿,醬香濃郁;落口甜,似有甘味;口軟,絕無辛辣,有一股微妙的芝麻香沁人肺腑,回味無窮。”
閻世春還強調,如果“芝麻香”的出現是魯酒文化再度崛起的載體,那么5000年的釀酒文明就是魯酒文化的基奠石。芝麻香型白酒,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品三香”與第四大香型的科技含量,更多的是弘揚光大“酒香四溢、沁人心脾”的華夏美酒文化消費觀。
產量不高成制約瓶頸
閻世春認為,山東生產的芝麻香型白酒有著良好的地區優勢和釀造基礎,其生產環境、用料和技術工藝等方面的積累,促成了芝麻香的誕生,“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總產量不高,山東作為芝麻香型白酒的原創地之一,能生產出理想的芝麻香白酒的企業為數不多,這成了芝麻香走出去的最大瓶頸。”
他表示,芝麻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十分復雜。時間上,原酒的儲存期較長,至少需要3年,一般是5年的時間;產量上,窖池培養出來的原酒,最終能生產出芝麻香型的白酒量不到其十分之一;環境上,原酒純化溫度、濕度等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不僅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工藝實力,還要具有足夠的場所,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作保障。”
2007年9月11日,山東百脈泉酒業有限公司搭上了生產“芝麻香型白酒”的班車。
作為公司芝麻香白酒的研發者,山東百脈泉酒業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杜祥寶表示,從2006年開始研發到2010年產品成功上市,百脈泉芝麻香酒生產前后歷時五年,經過反復試驗,多次勾調,“‘一味三香’的美譽,意味著釀造技術難度更大、釀造條件要求更高、對環境要求更嚴。芝麻香釀造難度,在于需要尋找醬香、濃香、清香三種香型的中間位置,要做到清、濃、醬三香均不露頭,芝麻香典型性好。”
杜祥寶介紹,在生產過程中,首先要注意高溫潤料或高溫隔夜蒸料,其目的是為蛋白質的降解創造條件。高溫堆積,品溫達到45—50攝氏度,目的是網羅空氣中有益微生物,為芝麻香形成積累前期物質創造條件,高溫發酵是形成芝麻香風格的必要條件。
芝麻香酒的發酵池以磚窖為好,在發酵過程中,磚窖中棲息的部分微生物對形成酒體自然和諧的風味是有益的,“百脈泉的窖池借鑒了醬香型白酒工藝,池底使用窖泥借鑒了濃香型白酒工藝,清蒸混入則借鑒了清香型白酒的工藝,可以說芝麻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是清、濃、醬三種香型工藝恰到好處的結合。”
將濟南打造成芝麻香之都
“濟南白酒企業應該利用好‘芝麻香’這一招牌,最終將泉城打造成芝麻香之都,成為全國芝麻香白酒創新高地和引導性消費的區域中心。”閻世春告訴記者,濟南發展芝麻香白酒有著多重復合的優勢,未來的發展既需要不斷創新,也需要企業“抱團打天下”。山東酒水要強化‘芝麻香’這一尖端品牌,酒企應該以大局為重,大家聯手共同推動‘芝麻香’。”
閻世春表示,生產芝麻香,濟南有著良好的基礎,趵突泉、百脈泉、泉城人家等酒企生產的芝麻香型白酒在全省已經達到前列,“百脈泉芝麻香型白酒依托百脈泉水,有著良好的生產環境和技術工藝,不僅質量穩定,而且品質不斷提高,其54度芝麻香,最近兩年提升得非常快,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排在前列;趵突泉也在擴大生產規模,正在建設新的以生產芝麻香型為主體的工廠,加大芝麻香型白酒的生產;泉水人家、裕隆等企業的芝麻香型生產改造也已基本完成,濟南的規模效應已經呈現出來。”
此外,閻世春表示濟南在生產芝麻香白酒方面還有著雄厚的資源優勢:有獨特的地標性的泉水資源,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將其利用好,打造具有濟南特色的以芝麻香型為主導的白酒產品;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濟南大專院校人才聚集,有眾多國際級的釀造師和品酒師,可以很好地將生產經驗與科研智慧相結合;濟南金融業聚集的地方,重點企業可以獲得較好的資金支持力度;省會城市有著較強的輻射能力,從都市經濟圈到全省,然后擴展到河北、河南、江蘇,最后形成到東北和華東的擴散。
濟南的酒企需要走出去,讓市場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到這一新的香型,最終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省內企業尤其是濟南企業多去參加知名的大型會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這方面,閻世春以百脈泉為例,“它連續對全國白酒博覽會進行冠名,既宣傳了自己的產品,博覽會上全國40多名省市食品工業協會的會長,對其產品反響很好,這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最后,閻世春表示,從山東省的香型變成全國有影響力有市場的香型,芝麻香至少需要三個三年的努力,利用天時、地利,再加上人和的優勢,企業不斷創新,提升芝麻香白酒的產品品質,研究出類型眾多的新產品,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最終讓芝麻香真正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