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3年,中國白酒發展將進入“拐點期”,這是中國白酒行業遭遇宏觀經濟調整與行業發展周期雙重規律共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同作用下的產物。白酒行業必然會遭遇持續增長的“天花板”,具體體現在:“茅五洋”等一線品牌遭遇業績持續增長“天花板”;汾酒、今世緣、口子窖等二線品牌遭遇市場份額“天花板”;區域中小品牌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未來幾年內,白酒企業業績增長是以資源置換為前提,盲目的市場擴張以及產能擴張,必然會遇到“人”與“資金”的雙重掣肘,導致企業增長后勁不足,出現“增長停滯點”,即公司銷售額的正增長是以利潤負增長為代價,甚至出現增長的滑坡。
筆者經調查發現,導致中國酒業增長停滯的一些最常見的因素,大部分管理層是能夠控制的,且半數以上都歸屬以下三類:優勢地位束縛、創新管理失靈、人才儲備匱乏。
優勢地位束縛。管理層被公司的短期成功蒙蔽雙眼,當面臨新的低成本競爭對手的挑戰,或者當客戶對產品特性的價值評判發生了重大變化時,不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創新管理失靈。戰略趨同、戰術同質化是中國酒業公認的問題。區域為王、兩翼擴張等戰略廣泛運用于各個企業,而盤中盤、后盤中盤等戰術手段更是可以被復制,營銷創新很快被模仿,而公司創新管理流程中依然存在著某些問題,導致企業持續性增長遭受管理創新的瓶頸,安徽高爐家酒、陜西西鳳、太白酒、河南宋河等均遇此“重創”。
人才儲備匱乏。人才緊缺是一二線白酒企業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制約白酒企業持續性增長的關鍵問題。由于白酒產業是傳統型產業,白酒企業的體制和經營機制靈活性不大,過分嚴格遵循內部提拔政策,在公司全國化擴張與布局時,必然會出現人才缺口以及內部技能的雙重缺口,導致業績增長受制,出現“走出去又打回來”的尷尬格局,近些年徽酒、蘇酒、鄂酒外延式市場擴張均遭遇“天花板”。
(作者系北京方德咨詢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