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雷聲大雨點小,還是風雨來臨的前奏,這是眼下公務卡新政帶給中國國酒業的一個問號。
2012年1月1日起,公務卡新政正式實施。中央各部門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支付公務接待費等16項費用時,必須使用公務卡;到2012年年底前,這一制度將擴展到所有基層預算單位。

“公務卡新政對酒類上市公司影響較大,因為這是利空消息。”合肥智卓營銷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林林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在白酒行業的高速成長中,中高端白酒功不可沒,而在中高端白酒消費中,公務消費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國家對于公務消費管理的政策走向,直接關系到白酒行業的發展預期。
當前,隨著公眾對白酒行業與公務消費之間關系的諸多關注,加上國內經濟環境不夠樂觀,盡管公務卡新政依然被評價為難以“落地”,但是業內人士還是認為,這是白酒行業將要進行變革的一個信號。
新政“利空”行業發展
從“三公”消費公開到公車改革,再到公務卡新政實施,有關公務消費改革的政策在近年來接連推出。此次公務卡新政實施后,能否“落地”依然是衡量公務卡實效的關鍵環節。
“一般來說,這種政策都是缺少監督的,受益于舊體制的人是不可能把舊體制變革掉的。”方德&孟躍營銷咨詢機構品牌總監孫高博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夏林林對于新政的實效也不看好,“公務卡新政是雷聲大雨點小,屬于實驗階段,實際上是個‘談資’,實質影響有限。”
盡管公務卡新政“實質影響有限”,但依然被視作白酒行業的“利空”消息。
“假設公務卡制度被嚴格執行,300元/瓶到600元/瓶之間的全國品牌將受到較大影響,因為這一價位是公務接待用酒價位;對于80元/瓶到300元/瓶之間的區域品牌則有利有弊,利是削減財政可能會選用本地品牌,弊是這個價位的競爭會加劇,企業需要付出更多資源用于市場競爭。”孫高博分析說。
針對公務卡新政對白酒中高端品牌可能造成的影響,孫高博建議:第一、打造高性價比、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的品牌形象;第二、提升系統化的公關能力,不僅要有傳統的公關部門進行政府關鍵人物的公關,還要舉辦社會公益性質的大型活動,保持一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給政府多一些支持自己的理由;第三是強化對根據地市場的打造。“那些價位在80元/瓶到300元/瓶之間,并且全國招商、缺乏根據地市場的品牌將會受到沖擊,比如,淡雅五糧醇和水井坊天號陳、瀘州老窖永盛燒坊等。”
白酒行業須早作打算
雖說眼下公務卡制度未必會“卡”住公務消費,但是未來政府肯定會進一步加大對公務消費的嚴格控制。在國家接連推出公務消費改革措施的大背景下,業內專家建議白酒行業早作打算。
“可以說這是一個信號,對于白酒近十年來的一路高歌猛進敲響了警鐘。”夏林林表示,“從宏觀環境來看,當前的國內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十二五期間,政府肯定要從自身的反腐、公務預算縮減等方面下功夫。從長遠來看,對整個酒類行業影響較大。尤其是這幾年發展較快的大中型酒類企業,應戒驕戒躁,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更多地把營銷聚焦到普通消費群體上。”
“當然,酒企仍然會繼續關注政商務群體,因為在中國,政商務群體屬于意見領袖,大眾消費白酒受其影響很大。但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酒企更多的是要下功夫去研究80后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性和消費心理。”夏林林表示,“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的明天在80后。傳統的白酒行業將有一場技術革命,在產品個性、口感、風格上都會有新的變化。”
誰將把握未來趨勢
不僅僅是技術革命,按照夏林林的分析,如果是要聚焦普通消費群體,現有的傳播策略也勢必會發生改變。
夏林林認為,目前,白酒行業的傳播非常混亂,年份酒、窖藏、香型等概念,將隨著消費者的逐漸理性和類似訴求的泛濫而逐漸失去競爭力。“未來白酒傳播會更加親民,廣告會更加時尚化。郎牌特曲的傳播就很好地把握了未來的趨勢,突出了年輕、前行、夢想、時尚、拼搏等要素。”
除了傳播策略外,現有的渠道模式也將隨著酒業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夏林林認為,白酒將會像飲料、水等快速消費品一樣,渠道繼續下沉,白酒企業將更注重三四級市場的運作。“從2012年春季就能看出,農村市場白酒競爭已經升級到白熱化階段,各大品牌的產品充斥三四級市場。”
此外,渠道多元化、碎片化將進一步加劇。
“在渠道多元化層面,比如白酒電子商務會逐漸嶄露頭角,只要能保真,有大的諸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商提供信用擔保,未來的容量會非常大。”夏林林認為,“在渠道延伸層面,白酒走進夜場已不是廣東的特例,會逐步向全國蔓延。”
與此同時,渠道碎片化情況也會更加明顯。傳統渠道餐飲、商超、名煙名酒、團購渠道的作用都會減弱。
“現在在合肥等城市,平價酒水的店越來越多了,廠家現在招酒水促銷員的規模都比往年少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很多,可以看出,餐飲店的競爭已形同‘雞肋’。推出平價酒水的餐飲渠道將越來越多,在酒店購買白酒的群體將會有所增加。餐飲渠道在沉寂數年之后,已經觸底,并有開始反彈的跡象,餐飲店對酒水利潤的預期下降,其開始把盈利的目標更多地集中到菜品和增值服務上。”夏林林說。
而在團購渠道,原先公關團購的模式也會受到挑戰,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做定制酒,而不再是廠家賣什么,自己就買什么了。
夏林林表示,他目前正在服務的一家酒企在定制酒方面就做得很好,“可以直接和洋河等品牌PK”。目前,該酒企的定制酒還是以政商務需求為主。在政務方面,除了被當成地方名片用作政府的接待用酒外,還針對一般性政府單位的需求進行定制。這些單位在企業開發定制酒時,也參與產品的設計、包裝、酒水調制等環節,作為本單位的內部福利和外部接待使用。“這些單位搞定制也跟風,都不甘示弱。”另外,在商務定制方面,一些地方企業和生產型企業,為了員工福利、日常接待和禮品饋贈,一般會定制1到2個品種,在價格上進行區別。
“定制與品牌開發不同,定制多適用于區域性中小企業,有地緣優勢。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定制酒,比如國窖1573、水井坊、杜康等,將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參與其中。”夏林林說,“群體雖然還是那些群體,但是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通俗點說,消費者被酒水推銷弄得逆反心理比較強。未來,在酒水消費上,消費者將會更加理性,擁有更多的自主性。”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