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具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和深厚的酒文化底蘊,智慧的燕趙先民曾創造了多項酒文化的世界之最、中國之最。然而,得天獨厚的酒文化遺產今天卻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導致冀酒品牌競爭力普遍不強。
冀酒要想謀求生存和發展,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提升品牌價值,增強品牌競爭力。而品牌價值提升的關鍵點則是酒文化的打造。無論哪種白酒,如果除去包裝,其口味無非都是喝著辣,喝多暈。雖然白酒之間因為釀造工藝、年份、香型等因素會導致口感有所差異,但口感決不是大多數消費者選擇某種白酒的根本原因所在。消費者選擇白酒考慮最多的往往是品牌、包裝、價格等酒本身外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恰恰就是酒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
一個白酒品牌的價值遠遠不止于它的物質層面,而更在于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越來越難以在產品的品質、價格、渠道等方面制造差異,酒文化正好賦予酒品牌獨特的內涵和個性,增進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聯想,形成自身競爭優勢。
如果一個白酒品牌成為某種文化象征的時候,其傳播力、影響力和銷售力是驚人的。幾十年來的一次次歷史重大事件的頻頻介入,鑄就了茅臺酒“國酒”的至尊地位,賦予了茅臺酒“國酒”的文化內涵。盡管近年來茅臺酒頻頻漲價,然而其銷量不但未見疲軟,反而愈加堅挺;洋河藍色經典“男人的情懷”的成功演繹感染了無數消費者。洋河藍色經典產品銷量以年300%的速度增長,創造了白酒市場的一個品牌神話。
縱觀我國眾多的二線白酒,許多品牌不乏過硬的產品質量,但品牌文化或模糊雷同,或推廣不力,最終沒有積淀形成自身的品牌價值,導致它們只能定位于中低檔產品,打價格戰。
事實上,一個酒品牌僅靠品質、渠道、價格是無法在“白熱化”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因為這些東西競爭對手也能復制。酒企業要想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建立品牌競爭力,提升品牌價值。而提升品牌價值的關鍵是能夠挖掘自己豐厚的文化內涵,并能打動消費者的內心。
河北具有悠久釀酒歷史和深厚的酒文化。1975年,全國最早、最完整的白酒蒸餾器在青龍縣出土,證明河北省是白酒釀制技術最早成熟的省份。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河北高粱酒獲得了最高的甲等金質大獎,表明河北酒在當時就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同樣是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茅臺“怒擲酒瓶震國威”的美譽至今仍在傳頌,然而又有多少人記住了河北高粱酒? 河北酒企業對酒文化的重要性認知普遍不夠,對酒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遠遠弱于其他省份。冀酒守著得天獨厚的資源但在文化營銷上卻鮮有舉措。
目前,冀酒中除了老白干、板城、山莊等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之外,其他企業仍在探索摸尋自己的發展之路。
酒文化挖掘和營銷乏力導致冀酒品牌影響力較弱,使河北陷入由產酒大省向消費酒大省轉變的尷尬局面。
提起世界第一高峰,我們馬上會想到珠穆朗瑪峰,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做一個酒文化的開創者“NO.1”,而不是跟隨者,對一個白酒品牌來講至關重要,模仿秀的戰略只會將品牌帶入歧途。河北白酒歷史雖然悠久,但也并非所有冀酒都適合在“古文化”上 “刨根問祖”。冀酒品牌即便要打“歷史牌”也必須要找到自身獨特的差異點。
只有能動人心弦的酒文化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激發其購買欲望。消費者的需求認可和內心共鳴是酒文化生存的基礎,冀酒文化的演繹應該洞察消費者的內心世界。
目前有些河北白酒企業重視了品牌文化個性的塑造,卻忽略了消費者內心的洞察,一些牽強附會的所謂酒文化被炮制出來,諸如“健康文化”、“世俗文化”、“財富文化”等等。有的白酒企業還推出“企業家專供酒”、“軍人專用酒”、“保健功能酒”等。
企業家、軍人喝什么酒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在什么場合、心情下喝什么樣的酒?人們追求保健功能可以吃保健品,健身,為什么一定要喝白酒呢?類似這種浮淺、空洞的酒文化很難打動消費者,自然難有長久的有生命力。
冀酒文化一旦確立形成,企業的一切品牌傳播推廣活動都應該圍繞這根文化主線持之以恒地展開。改變或偏離這根主線往往使消費者霧里看花,對品牌認知產生錯亂,自然難以積淀成深厚的文化內涵。
例如,當金六福確立以“福文化”為自身的品牌文化后,它持之以恒地緊緊圍繞“福文化”展開各種品牌傳播推廣活動。品牌傳播與時俱進,但卻始終圍繞“福文化”形散而神不散。
中國白酒市場雖然競爭日趨激烈,但洋河藍色經典、水井坊、金六福等后起之秀的成功也給眾多冀酒品牌以啟迪:機會就在腳下,關鍵是我們是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