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第四屆理事會(擴大)第三次會議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白酒分會會長王延才對2011年白酒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他認為“2011年中國白酒各項指標都表現出強勁、持續的增長勢頭,前景向好”。
2011年,我國白酒行業面對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各項經濟指標都保持平穩發展,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行業各項指標良好
王延才說,2011年,白酒行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在國家統計局提高規模以上企業標準、規模企業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全行業在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等方面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為滿足社會消費做出了貢獻。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1年全國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233家,比上年同期減少約23%;行業資產總額3095.03億元,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1025.55萬千升,完成工業總產值3831.27億元,工業銷售產值3618.40億元,出口交貨值17.62億元;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46.67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元,同比增長40.25%;實現利潤571.59億元,同比增長51.91%;上交稅金445.10億元。除出口交貨值外,各項經濟指標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
王延才指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類消費持續增長,市場不斷擴大,酒業發展越來越傾向于規模生產、集約經營,打破品類、香型的界限,資源整合、融會發展,白酒行業在實現利潤、稅金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區域化、集團化發展的理念日趨成熟,釀酒企業的文化意識、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
2011年,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成本費用總額2934.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80%,高于同期產品產量增長幅度30.70%。其中,產品銷售成本2448.79億元,同比增長39.70%;累計產品銷售費用293.84億元,同比增加38.27%;累計管理費用174.10億元,同比增長28.34%;累計財務費用17.68億元,同比增長34.50%。
2011年,我國白酒行業各項成本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占比例達78.32%,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產品銷售成本,占銷售收入的65.36%;其次是管理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的7.84%;而產品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5%和0.47%。
2011年,白酒行業規模以上利潤企業累計利潤571.59億元,同比增長51.91%;虧損企業累計虧損2.58億元,同比增長34.82%;虧損面為4.14%,虧損深度為0.45%。分季度看,四季度白酒行業利潤最高,約為前三季度的1.5倍。
2011年,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中,各區域銷售收入增長率為40.25%;平均資產總額增長率為34.65%;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4.02%。各季度保持平穩狀態,表明行業成長能力穩定。
從區域銷售情況看,四川省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78.60億元,占行業全部銷售收入的近40%;山東、湖北、貴州、江蘇、湖南等五個省份的白酒銷售收入在200億元—300億元,五省合計1261.55億元,占行業全部銷售收入的33.67%;銷售收入在100億元—200億元的省市有安徽、遼寧及河北三省,銷售收入合計413.76億元,占行業全部銷售收入的11.04%。
從行業利潤總額看,四川省行業利潤總額達207.43億元,占行業比重的36.38%;貴州省利潤總額達128.18億元,占行業比重的22.24%;江蘇省利潤總額達71.83億元,占行業比重的12.56%;其他省份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有河南、安徽、山東、湖北、山西、遼寧六省,合計占行業利潤總額的41.17%。
王延才認為,總體看來,2011年,我國白酒行業無論是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稅等經濟指標,還是各項指標的增速情況,都表現出強勁、持續的增長勢頭,前景向好。
發展面臨諸多問題
王延才在總結了2011白酒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后,同時指出了目前白酒行業所存在的問題。
王延才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我國白酒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可以說在過去的一年中,白酒產業的發展有機遇、有亮點、有波折也有憂患,其優異的業績表現和突出的供需矛盾同時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王延才指出了當前白酒行業面臨的幾點問題:
產業集中度不高,生產、流通許可監管困難
由于白酒行業門檻較低,“散、小、亂”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改變。行業低水平加工能力過剩,高水平加工能力不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嚴重,目前全國白酒生產企業約1.8萬家,年生產量超過1200萬千升,遠遠超過年需求量。
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統計數據顯示,在1.8萬戶白酒生產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國有企業及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每年僅為1200家左右,占6.67%;而規模以上企業中,前50位企業的各項數據占行業比重為:產量占70%、銷售收入占80%、稅金占90%、利潤占99%。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白酒產品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具有廣闊的、潛力巨大的市場支撐,這也使大中小型企業并存的白酒行業格局成為必然,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長期存在,這給生產許可監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一部分白酒企業存在不規范生產經營,使行業效益難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有序發展和科技進步,延緩了產業整合步伐,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了隱患。
市場流通不規范以及白酒產品標準體系不健全給白酒市場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隨著消費的升級,許多酒廠均推出新產品,向高端和超高端市場靠攏,帶來整個行業產品鏈價格的結構性上漲。在這種風潮的帶動下,一些不具備實力的白酒企業急功近利,強行推出高端產品,這給白酒業高端產品市場帶來隱患,加劇了流通市場的混亂,使得白酒行業誠信度受到損害。
白酒行業企業的發展必須遵循市場客觀規律,盲目地強推高端品牌、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只是短期行為,注定要被市場淘汰。中國名酒骨干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與市場影響力,挖掘白酒的文化內涵,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與內在品質,維持行業價格體系的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