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不止有江湖,商業的蹤影也無處不在。江湖有江湖的規矩,商業也有商業的門道。眼觀商業世界里的風生水起,斟一杯美酒細細品評,人生倒也有滋有味。
《道亦有“叨”》欄目,邀您一起就商業領域的現象或事件評頭論足,不一定非得妙語連珠,但能暢所欲言,求個舒坦。讀者可將話題及評論發送至郵箱:weilin@ytdaily.com。
本期叨叨話題:菜比肉貴,錢不值錢?
背景資料
雖然房價問題依舊是萬眾矚目,但“菜比肉貴”這四個字,卻不折不扣地成為近期財經領域最熱門的詞匯。房子買不起可以先租著住,可菜要是吃不起生活質量就會大大下降,畢竟是“民以食為天”。
西南大旱,北方倒春寒,東北大雪,山東大風,惡劣的氣候造成了今年蔬菜普遍性減產,經濟學里的供求影響價格理論被活生生地演繹出來,大蒜、山藥、青豆和蘆筍等蔬菜紛紛漲價,坊間“菜比肉貴”、“錢不值錢”的評價加重了居民通脹預期。
5月1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4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其中,被作為衡量宏觀經濟是否存在通脹跡象的重要參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了2.8%,再創年度新高。作為“百價之首”的食品價格上漲5.9%,引領漲幅。食品價格與每一個消費者密切相關,眼下“菜比肉貴”,網友對此怎么看?
網友聲音
“以前到飯店吃飯時想要瓣蒜,老板能豪爽地給一整顆,現在不行了,想要瓣蒜都要不著了,果真是‘瘋狂的大蒜’。”
——小超
“昨天去菜市場買菜,空心菜竟然一斤要8塊,比肉都貴,簡直連菜都吃不起了。”
——錢不夠用
“菜價這么貴應該只是暫時的,都是讓這忽冷忽熱的天氣鬧的,希望過段時間菜價能降下來。”
——平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菜價上漲未必不是好事。菜價在合理、可控的范圍內有一定上漲,有利于刺激菜農的信心,菜農也可以通過菜價上漲獲利,提高收入。”
——明明
“雖然菜價上漲,但是菜農收入卻沒提高,很多是蔬菜批發商從中提價牟利,到最后說不定很多菜農因為蔬菜的產量下降反而收入降低,這個時候有關政府部門應出臺相應措施,避免蔬菜批發商暗箱操作牟取暴利的現象。”
——求是
版主點評
蔬菜供小于求,從而引起部分蔬菜價格上漲,本來只是經濟學領域一個普通的供求關系案例。但因其是發生在當下,而且已經有“炒大蒜”的前車之鑒,從而獲得了格外的關注。
很多消費者在抱怨菜價上漲之外,更多的是擔心不法商家借機炒作,從中牟取暴利。如果事實果真如網友“明明”所說的,菜價上漲讓菜農得到了實惠,激勵了菜農種植蔬菜的信心,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是可以理解的。
但網友“求是”所擔心的問題也很有可能存在,對此,有關政府部門也應有所作為,把菜價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只是以氣候原因為借口來解釋菜價的持續上漲,希望能避免出現類似于“炒大蒜”的事件,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