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倫德·索梅斯博士對一組健康的年輕人進行了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的研究。內皮細胞沿血管排列,調節血管伸縮的能力。索梅斯博士解釋說:“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與冠心病和心臟血管的風險增加有關。”
在研究中,43名志愿者被要求在8周的時間內增肥或者保持體重不變,并進行血流檢測。然后再讓增肥者減肥,再進行血流檢測。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腹部脂肪(也叫內臟脂肪)增加的學生血壓水平正常,但是手臂動脈的血流調節受內皮功能異常的影響而變弱。一旦志愿者減肥后血流恢復正常。在體重保持不變的志愿者中,血流調節未受影響;在那些全身體重均衡增加的志愿者中,血流調節影響較小。
索梅斯博士說:“在大學期間,在旅游中或者在假期中,長胖一點被認為無所謂,但是,它可能對心臟血管有影響,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加的狀況。”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
索梅斯博士補充說,該研究未顯示如果患者不減肥的話幾年后他們的血流是否會變得正常。他說:“患者應該知道,啤酒肚的危害可能大于簡單的肥胖。不應該認為大學期間變胖或者因衰老而變胖無所謂。醫生應該知道,脂肪位置很重要,應該加倍關注患者的腰圍,不只是他們的體重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