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臺灣當地民俗發展而來,約定俗成的年底犒賞宴會,也就是現在通行的公司年終聚會。本來是一件自家的事情,現在卻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功能。
年終聚會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規模與排場,也正成為經濟景氣指數的風向標。
傳統年會“三宗罪”
哈佛的一位學者注意到:中國企業更注重以家庭的形式來塑造一個溫暖、密切的工作環境的特點正在發生變化。以效率、業績、結果為導向的西方管理價值觀正在改變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員工關系。
有一天,CEO們忽然感覺到,公司里面的氣氛似乎需要更活躍些,員工士氣似乎需要更昂揚些,團隊部門似乎需要更融洽些,他們會問:除了會議,E-mail,還有什么別的方案?什么?年會?你是說那個在年底進行的吃吃喝喝的Party?
沒錯,大多數的公司年會沒有發揮真正的溝通功能,被人低估,也都是因為曾經或正在遭遇的“三宗罪”:
流于浮表的熱鬧場面,同事之間沒有機會建立真正的溝通與互信; 沒有真正的激情被喚起,老板臺上的總結與展望得到了員工的茫然與冷漠;缺乏新鮮的設計創意,關鍵環節則是年年“老三樣”:總結表彰、獎金發放和自助酒會。
成功年會“七個E”
那么,一個成功的年會又是什么樣的呢?有個7E的指數可以被視為一套評價指標。當然,這些指標也正是一個完美的年會所能達成的管理功能:
Energizing 激勵員工士氣
Enlightening 營造團隊氣氛
Embracing 促進深度溝通
Envisioning 分享發展戰略
Engaging 增進目標認同
Empowering 學習共同成長
Enjoy 放松娛樂
這7項指標并非同時平行,而是具有逐漸延展的結構關系。
也就是說,年會的功能從內往外逐漸展開,才能順次保證參與者的滿意度,最終的目標才有可能達成。
多數的組織者將注意力集中于尋找新鮮的地點和玩法。看起來,似乎抓住了關鍵。
其實,對于一場承載公司管理層戰略性目標的年會,最關鍵的就是組織者要了解兩個最關鍵群體的期望:員工的期望和高級管理層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