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阿根廷,《環球時報》記者發現當地人特別愛喝葡萄酒,餐館里賣葡萄酒像其他國家賣散裝飲料那樣,小水龍頭一開,顧客接來就喝,時間長了,記者發現,葡萄酒對于阿根廷人的意義就像茶水對于東方人,幾乎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飲品。阿根廷的人酒量著實讓人吃驚。阿根廷葡萄酒有何魅力,阿根廷人如何豪飲,阿根廷的葡萄酒文化有何特色,隨著在當地品嘗葡萄酒經驗的增多,記者逐漸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葡萄酒檔次鮮明
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六大葡萄酒消費國。在阿根廷,再小的超市也能在最顯眼的地方找到占據整整一面墻的葡萄酒。更具特色的是,在一般的中小餐館的菜單上,除了瓶裝葡萄酒以外,還有按杯、按小罐、中罐和大罐賣的葡萄酒。這種酒一般是商家直接購來的低價散裝酒,買來后裝在店內的小橡木桶里,接上小水龍頭,顧客點的時候接出來就可以了。
作為阿根廷人每天不可或缺的飲品,記者有幸與熱情的當地人分享了不同品牌的阿根廷產葡萄酒不下百種,但最令《環球時報》記者難忘,也是阿根廷人最愛的就是馬爾貝克葡萄酒。馬爾貝克葡萄的故鄉在法國,在19世紀60年代初,一場葡萄根瘤蚜蟲災害席卷法國,進而在歐洲蔓延,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災害使歐洲大陸的葡萄品種遭到毀滅性破壞,后經嫁接美國葡萄砧木才得以起死回生。而偏居“新大陸”的馬爾貝克葡萄卻躲過這場災難,幸存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在喝阿根廷馬爾貝克葡萄酒時,其實是在品嘗一種失傳的味道,一種150年前葡萄酒的原始味道。記者的朋友卡洛斯是一名葡萄酒達人,他的家里有令人羨慕的私人酒窖,有市面上難得一見的頂級年份酒。記者曾被邀請參加他的家庭宴會,品嘗極品佳釀。阿根廷人稱贊馬爾貝克葡萄酒是葡萄酒中的公主,你可能會從中發掘出紫羅蘭、黑莓、李子、櫻桃、香草和松露的香氣,而陳年馬爾貝克葡萄酒更會呈現黑胡椒、巧克力、咖啡和煙草的深邃味道,讓人難以忘記。“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是《環球時報》記者與朋友們一起體驗阿根廷葡萄酒文化的準則。阿根廷的葡萄酒檔次鮮明,既有大桶販售的佐餐酒,也有10—30美元性價比最高的中檔酒,也不乏一瓶超過1000美元的極品年份酒。
葡萄酒就像果汁飲料
在阿根廷無論男女老少,都不乏驚人的酒量,無怪其已經成了葡萄酒的第六大消費國。也許你是一位能夠喝下整瓶白酒的“酒仙”,但面對把葡萄酒當水喝的阿根廷人,恐怕也只能徒呼奈何。記者與阿根廷人共品葡萄酒的另一個感受就是當地人喝酒的“快”,雖說好酒是要品的,但阿根廷人從小喝葡萄酒長大,對于他們來說,葡萄酒就像是果汁飲料,甚至是水,一高腳杯的葡萄酒,一般一口下去就是1/3,兩個人對酌,往往前菜階段就已經開了第二瓶葡萄酒,所以往往第一杯碰過之后,阿根廷人就會非常自覺地一杯接著一杯一直喝到飯后。
為葡萄酒立法
阿根廷的葡萄種植業有幾百年歷史。從19世紀起,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在阿根廷建立了種植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最早幾大家族,形成國際聞名的葡萄種植業和釀酒傳統,阿根廷于是成為葡萄品種和葡萄酒品種最多的國家。
阿根廷早在1959年就通過葡萄酒法,明確規定,真正的葡萄酒是指用新鮮的葡萄或者用新鮮的葡萄制成的葡萄汁生產的酒,加工必須在葡萄的產地。
阿根廷人對葡萄酒的熱愛在2010年11月24日得到最高體現,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那天宣布葡萄酒為阿根廷“國飲”,她說,醇厚的阿根廷葡萄酒以其優良品質享譽全球,成為阿根廷國家形象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