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我國的釀酒工藝也是源遠流長。 每逢佳節,酒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東西。以酒助興,適量飲用,可以使人精神愉悅,有益健康;但如果飲酒過量,則適得其反,有損身心。
多數國人一喝就過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自古以來,許多名人佳句中都少不了酒的身影。
飲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情趣和精神寄托,這種心理上的積淀,在酒精的作用下,就會在適宜的場合、氣氛中迸發出來。也正因為如此,飲酒是人們表達感情、溝通思想的一個橋梁。在過去,酒在社會政治、軍事、法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而如今,酒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很多人來說,甚至已經成為了習慣。
一項對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平均飲酒率為21%,其中男性為39.6%,女性為4.5%,以45—59歲的人最多,39.9%的男性和29.5%的女性幾乎每天都喝酒,58.2%的男性和77.3%的女性平均每次飲用白酒量為100—150克,普遍存在飲酒過量的現象,青少年飲酒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高的趨勢。而這些數字每天還在不斷被刷新,由此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酒精中毒最可怕
過量飲酒對健康極為不利。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其代謝過程中會對肝細胞產生毒性損傷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情緒不穩定、知覺和記憶障礙、視力減退、平衡失調;頭暈、復視、肌肉協調減退、共濟失調、語言含糊;昏迷不醒、感覺缺失、聽覺和觸覺減退,可能導致呼吸中樞麻痹、循環衰竭而致死。臨床上可分為興奮期,即出現頭昏、無自控力,自感愉快,顏面潮紅或蒼白;共濟失調期,即患者動作不協調,語無倫次等;昏睡期,患者表現為沉睡,顏面蒼白,體溫降低,皮膚濕冷,嚴重者會深度昏迷。
慢性酒精中毒。為長期飲酒造成的對酒精的依賴性,形成酒癮。
消化系統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炎、胃潰瘍、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而且部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演變為肝細胞肝癌。 我國診斷酒精性肝病的標準是: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為純乙醇量,男性>40g/天,女性>20g/天,或兩周內大量飲酒(80g/天)。純乙醇含量換算公式:乙醇量(g)=飲酒量(ml)×乙醇濃度(%)×0.8(乙醇比重)。
另外,飲酒還會引起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以及精神、心理疾病。
喝點小酒,減壓促消化
其實,喝酒只要能掌握好尺度,就能促進健康、有益身心。
減輕壓力。已有研究認為,少量或適量飲酒有助于減輕精神壓力,振奮精神,增強情感,緩和憂慮和緊張心理,減輕抑郁癥的臨床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癥狀。
提高智力。荷蘭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飲酒的人患上癡呆癥的概率要低42%。
減少患心臟病的機會。研究發現,輕中度飲酒者較從不飲酒者和重度飲酒者,其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較低。適量飲酒能使小動脈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另外,酒精還能增加體內的保護性膽固醇。而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年齡,男性從35歲開始,女性要到55歲。
促消化。適量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預防癌癥。喝適量葡萄酒,患各類型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險性比較低。但研究同時發現,如果每天攝入40克酒精,會增加患腫瘤的危險性。經常喝啤酒的人,患食道鱗狀細胞癌的危險性比不經常飲酒的人高2倍,喝烈性酒的人則會高出3倍。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