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高考期間,嗅覺靈敏的商家看準了高考背后的商機,各種優(yōu)惠活動擺上了臺面。有些高考點學校門口,各類傳單紛紛亮相,散發(fā)者比考生還忙。
高考的主角是誰?問這話似乎都有些弱智,但現(xiàn)實景象著實讓人難以判斷。眼花繚亂的廣告,來回穿梭的商販,披紅掛綠的禮儀小姐,將各個高考考點包圍得密不透風。從內往外看,以為有什么大型慶典;從外往內看,以為是什么明星演唱會。精明的商家們就這樣乾坤大挪移,將高考好生包裝了一番,親自粉墨登場了。
商家逐利,無可厚非。過去人們之所以對高考經濟比較寬容,就在于消費雙方都比較理性和獨立。無論是“高考保姆”,還是“高考寶典”,抑或“高考旅游”,雖然都深深地打上了高考經濟的烙印,但在宣傳時機上都遵循了一個底線,那就是要么在高考之前,要么在高考之后。正因為如此,有人將高考經濟細分為“前高考經濟”和“后高考經濟”。
正如不能在手術室門口賣花圈一樣,選擇兜售時機絕對是有講究的。為了讓考生發(fā)揮出最佳水平,在高考當天,全社會都竭力為他們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比如工地停工、汽車禁鳴、道路限行等。這些做法,有的是明令禁止的,有的是大力提倡的,還有的則是心領神會約定俗成的。
誠然,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guī)定不能在高考當天進行促銷活動,但“幼吾幼以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及人之幼”,高考于考生的重要性,包括商家在內的人們都心知肚明。考生,才是高考的真正主角,商家在高考當天搶盡風頭,很可能就要以犧牲考生的美好前途作為代價。這話有些危言聳聽,但細細想來絕對是這個理。而且,從實際效果來看,在高考當天大肆促銷,未必會有什么收獲,沒人會在這節(jié)骨眼決定去哪兒玩以及喝什么酒。可以說,如此忙活,純屬白忙活、瞎忙活、亂忙活。
所謂有所為也應有所不為。雖然今年高考已塵埃落定,但明年還會再來,真心希望商家們心懷敬畏,懂得退避,把高考還給考生,讓莘莘學子在這個屬于他們的舞臺上,旋轉出最精彩的自我。 (摘編自荊楚網)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yè)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fā)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