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就在實施前一個月,各大網絡論壇紛紛熱議食品安全問題。某網友對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總結出十大“潛規則”,文字觸目驚心,其中“啤酒添加甲醛”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食品安全法》能否消滅“潛伏者”?
5月20日晚,一篇題為《食品安全法出臺,行業潛伏者繼續“潛伏”?!》的帖子在天涯雜談露面,這篇最早發布在中國食品專業網站的長帖,歷數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或殘留“危險品”等眾多行業“潛規則”,并呼吁大家繼續披露,希以得到重視。
一時間,天涯論壇的眾多資深網民紛紛發表觀點,其中一部分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一再出現,對此麻木并放任自流;一部分態度堅決,認為政府不提前采取措施,企業不負責任是導致問題一再發生的關鍵;還有一部分甚至認為國貨不可靠,只要有經濟條件就盡量買進口貨。
自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行業潛規則的巨大危害激發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普通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熱情。短短幾天時間,這樣一篇專業性較強的長帖,不僅在天涯社區點擊率達十余萬,更被國內眾多門戶網站、大型論壇轉載傳播,影響網民超過百萬。
隨著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出臺,一個疑問也越來越深:《食品安全法》究竟能否真正消除潛規則、消滅潛伏者?
甲醛為何總是“躲貓貓”?
甲醛危害人體健康,裝修、服裝、餐具、啤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因此,在帖子的回復中,網友對甲醛的喊打聲最高。更有一網友將某位網友的回復,以《啤酒新國標,不許甲醛躲貓貓》這一新帖再次發布在天涯雜談,盡管內容相對專業,仍難擋網民的關注,在短短的一天就有上萬人瀏覽。
一位資深網民回帖道:啤酒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甲醛,但這和在生產中人為添加甲醛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人體在生命活動中,會產生尿素氮,是不是因此我們就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尿素氮?廠家之所以添加甲醛作為穩定劑,理由就是原料成本低。而替代甲醛的穩定劑成本是甲醛的近二十倍。如果消費者知道,喝廉價啤酒會給身體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會為自己以后增加極大的醫療成本,他還會去喝廉價啤酒嗎?
對于企業而言,產品利潤與消費者健康,究竟孰輕孰重?
不難看出,甲醛的加與不加,在食品安全問題的背后,更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發展與自律。而甲醛能否繼續在啤酒行業以至其他食品行業中“潛伏”,還得看這歷經波折誕生的《食品安全法》究竟能在施行中發揮怎樣的威力!
【熱議】
網友(chaltj):啤酒國家標準沒有關于甲醛的規定,這玩笑真是開大了!
網友(歸來的斑馬):就算是有完善的法律規定,沒有獨立的監察機構,還是白玩。有法不依是當下國內的主要問題。
網友(食品安全法起草人):一個食品企業,敢以損害人民生命健康來換取企業的發展,它的存在,將是一個行業的悲哀。國家質檢局每次檢測都有一小部分企業在不合格的名單上,這里誰是禍首,誰是潛規則,有待清查。至今,有些企業家不能超越自我,不改變心智模式,難以承擔時代責任。官本位、錢本位、企業本位思想很濃的人,很難真正接受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價值觀,很容易做出不擇手段競爭、不擇手段謀利的決策和行為。這是中國企業成長中的悲哀,國人的悲哀,民眾的不幸!
【評述】
專家:我國啤酒界權威、釀造工程與酶工程專家顧國賢教授認為,盡管甲醛在啤酒中經過分解之后,殘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難以檢測出來的地步,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啤酒中絕不應添加甲醛,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以甲醛是工業助劑而非添加劑作為借口,打擦邊球,這是漠視公眾健康與安全、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應該嚴格禁止。
企業:金威啤酒三年前就打出“綠色啤酒”的口號,聲稱自己在啤酒生產中絕不添加“甲醛”作為穩定劑。此舉并未引起世人的普遍關注,反而被部分同行怪罪,聲言金威提出的“綠色啤酒”破壞了行業潛規則,認為這只是企業的炒作行為。實際上,作為企業能有這樣一種責任意識實屬難能可貴,需要社會的提倡與消費者的認同。
【鏈接】
甲醛在我國
啤酒業的歷程
20世紀60年代:啤酒企業普遍添加甲醛,以抑制啤酒大麥麥芽殼中多酚物質的氧化和溶出,降低啤酒的色度,并大大縮短出酒時間,降低啤酒的生產成本。
2003年:金威啤酒借其“綠色工藝應用”項目成功通過國家級專家鑒定,正式宣稱是“全國行業中第一家所有產品都不添加甲醛釀造的企業”,掀起第一次“甲醛啤酒風波”。
2005年:一位自稱啤酒研究工作者的人士向某報披露啤酒使用甲醛做穩定劑、危害百姓健康的“行業秘密”,希望通過媒體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甲醛啤酒的危害,促進整個行業朝綠色安全的方向發展。該報開展調查,由此揭開整個“甲醛啤酒風波”序幕。
2009年: 于6月1日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嚴格規定,這是否將促使國內啤酒行業加強自律、明確“不添加甲醛釀造”?“甲醛啤酒”再次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