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賣食品也“穿”上外衣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統一食品國家安全標準、取消食品“免檢制度”……6月1日起,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是不是會給我們帶來更安全的購物環境呢?
記者通過走訪市區的廣晟百貨、和大福百貨、天天樂超市、福到萬家購物中心、友誼商場等多家賣場了解到,標有國家免檢的食品難覓蹤跡,大部分裸賣食品也“穿”上了外衣。
在市區廣晟百貨,記者發現,基本上看不到標有國家免檢標志的食品。散裝裸賣的食品比以前少了,一壇壇散裝泡菜也不見了蹤影,生鮮肉等都包裝好放在專用的冷藏柜中,除了蔬菜和水果,散裝的食品包括部分海產、面粉、白糖、豆類、花生米、通心粉、大米等。
在和大福百貨大同店和天天樂超市,類似的情況也差不多,基本上看不到國家免檢標志的食品,除了生鮮產品和糧食類、涼果等是散裝外,大部分食品都有包裝,一些休閑食品基本上都是小包裝出售。
所有食品有了“詳細身份證”
廣晟百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賣場里有國家免檢標志的食品早已經全部下架。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現在賣場也盡量減少裸賣的食品,基本上90%以上的食品都包裝出售。僅存的也就是面粉、白糖、生鮮等少許品種,因為這些東西在進貨的時候都是大包裝,市民不需要那么多,他們對購買的分量有自己的要求,只能散裝賣,所以,這一小部分的裸賣食品是無法避免的。自制熟食之類的食品,也在前年底停止銷售了。
他表示,新《食品安全法》對該百貨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因為自從去年實施產品準入制度以來,對進入賣場的食品的每一個批次、批號都有檢驗,這和新法的要求是一樣的。所以,在進貨渠道上把好食品安全關,市民可以更加安全和放心地購物。
天天樂超市的楊經理表示,新《食品安全法》對商家提出更嚴格要求,超市方也加強了管理。去年進貨時要求供應商和廠家提供三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衛生許可證以及產品的檢驗報告;從今年1月1日開始已經要檢查進場食品的每個批次、批號的檢驗報告,可以說,所有的食品都有了能追溯到源頭的“詳細身份證”,保證了市民的安全消費。
市民希望買到更安全食品
對于食品國家免檢被叫停這一項規定,接受采訪的許多市民都叫好。家住市區廣晟花園的陳女士表示,吃到嘴里的東西,怎么能免檢呢?免檢怎么能保證安全,所以,取消食品國家免檢老百姓最贊成。家住金溝灣的王女士表示,現在取消食品國家免檢,起碼吃東西吃得放心一點。
她們表示,現在到超市買東西,基本都是買自己熟悉的品牌,對外包裝不太關注,好像這段時間是沒有看到有國家免檢標志的食品。
對于散裝食品的問題,市民還是表示能減少就盡量減少購買,因為感覺不太衛生。文景小區的黃女士表示,除了大米、綠豆等糧食類的東西,基本很少購買散裝食品。她還希望超市能盡量減少散裝食品的銷售。對于白糖一類不能洗的東西,黃女士希望超市最好能包裝好出售,以保證衛生。
許多市民認為,選擇到商場、超市購物,就是覺得超市的東西比較讓人放心。市民希望超市都能按照新《食品安全法》,嚴格把好食品進貨關,讓市民真正購買到放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