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2009年秋季佳釀拍賣會于10月4日圓滿結束。兩天拍賣總成交額高達790萬美元,遠超出預期。香港已經領先于倫敦和紐約,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葡萄酒拍賣市場。
自取消葡萄酒進口稅后,香港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對葡萄酒完全免稅的地區之一,助推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葡萄酒集散地。作為自由港的香港在關稅和交易稅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順利成為拍賣公司輻射亞洲巨大市場的優良跳板。
蘇富比稱,此次拍賣的是美國兩個葡萄酒收藏家的珍藏,拍賣得款790萬美元,比之前預估價高28%。蘇富比國際葡萄酒交易部負責人Serena Sutcliffe表示: “這場拍賣會,亞洲買家占了99%,香港已成為全球蘇富比最重要的酒品拍賣中心,領先于紐約及倫敦?!?BR>
10月3日,一箱1995年份的羅曼尼·康帝以93,077美元的高價被藏家拍走;一箱1982年份的柏圖斯(Petrus)最終以93,00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0港元的高價成交,一箱2002年份羅曼尼·康帝以85,000美元成交。
9月份,著名的Acker Merrall & Condit拍賣行在香港舉辦的一場名酒拍賣會,總成交額達640萬美元。該拍賣行總裁John Kapon稱,“香港毫無疑問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佳釀交易市場”。
Christie拍賣行的數字顯示,今年春季,其在倫敦、紐約和香港三地舉辦的拍賣活動中,成交額的61%在亞洲買家中產生,較2005年增長了7%,而中國買家產生的交易額自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猛增200%。
Christies國際葡萄酒交易部負責人David Elswood表示:“與美國相比,香港佳釀交易市場發展勢頭鼓舞人心。香港平均每宗拍賣成交價格高達19,000美元,但交易量要低于美國市場。相比較而言,西方市場佳釀價格更低。”他認為,亞洲買家的熱情助推佳釀價格不斷攀升,因此,亞洲佳釀市場存在“過熱的危險”。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