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國白酒營銷30年——從大流通時代到終端時代,從粗放式經營到精細化運作,中國白酒競爭在不斷升級演變。隨著一系列終端營銷模式在行業內的普及應用,白酒營銷走向了嚴重的同質化,白酒行業隨之進入“后終端”時代。之所以稱為“后終端”時代,是因為終端競爭依然是白酒營銷的主流方式,但是,單純依靠終端競爭已經很難有效建立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在展開終端競爭的同時,又能跳出終端競爭,做到入戶終端之內,決勝終端之外。
但是,在終端競爭模式之后,何種營銷模式將主導白酒營銷的未來,白酒行業競爭的核心又將指向何方?
目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觀點:一種是品牌將會成為下一個10年白酒營銷競爭的核心,另一種是團購模式將會主導白酒競爭的未來。
以筆者之見,兩種觀點都顯偏頗。因為品牌太遠,團購太近,營銷競爭終須是企業系統能力的較量。
品牌遠 回歸到白酒行業競爭的基本面來說,任何時候,白酒行業都不可能離開三個層面的競爭:即產品競爭、渠道競爭(核心是終端競爭)和品牌競爭。
作為最基礎的產品競爭,靠的是企業獨特的產品設計、差異化的產品概念、獨特的香型口感和與品牌形象相一致的準確的價格定位等因素;渠道競爭靠的是企業有效地整合各級渠道資源的能力以及一系列的終端運作技巧;品牌競爭靠的是獨特的文化理念和消費人群定位。企業要想在任一層面展開有效競爭,都必須有堅強的營銷團隊作后盾——團隊的理念和技巧、團隊的執行力、團隊的創新能力、團隊的研發能力以及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等等,要求的是團隊系統的綜合能力。
品牌之所以不可能成為白酒營銷競爭的核心,是因為品牌不屬于企業,而屬于消費者,品牌存在于消費心中。所以,品牌能否成為競爭的核心,關鍵取決于消費者,取決于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而品牌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的文化知識水平。
以中國的白酒市場現狀來講,從西部到東部、從南部到北部、從城市到農村,中國市場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別,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品牌不可能成為下一輪白酒營銷競爭的核心。
有人說,中國啤酒業的今天就是白酒業的明天,但是,即使在品牌集中度如此之高的啤酒行業,依然沒有進入所謂的“品牌競爭時代”,即使是擁有強大品牌的企業,依然要面臨激烈的渠道(終端)競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