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酒類傳統經銷逐步向終端延伸,酒類專賣店也成了酒類生產廠家樹立自己品牌和搶占市場份額的一種有效方式。雖然酒類專賣店一般規模不大,銷售額也不很高,但已經成為酒類生產廠家銷售的重要途徑,通過專賣店這個窗口,可以方便快捷地宣傳產品,出售產品。
江蘇省宿遷市區近一階段涌現出數目眾多的酒類專賣店。在宿遷幸福路、八一路、黃運路和中山路兩旁,許多裝潢別致、經營品牌單一的酒類專賣店陸續開張營業,如“洋河專賣”、“五糧液專營”、“古井貢直銷”、“金六福專供”等等,其銷售的產品有上千元一瓶的高檔酒,也有三五元一瓶的地產白酒。
宿遷五中附近的雙溝專賣店僅有20余平方米的營業面積,開張不到一個月,營業額已超過50000元。專賣店老板表示:“專賣店有很多優點,如專一、集中、靈活、方便。”雙溝專賣店一側是“汾酒總匯”,門面雖然不大,可店內汾酒產品品種繁多。
早在20多年前,宿遷幸福路就出現過“吉祥白酒商店”、“三得利酒坊”、“白酒批發店”這樣的售酒小店。但這些酒類專賣店因為經營不景氣,只好放棄專賣,附加經營香煙、油鹽醬醋等日常生活用品。后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酒類銷售逐漸走上了規范化經營之路,專賣、專營、專供等銷售終端稱霸市場,這些復合型的售酒小店逐漸被市場所遺忘。
從消費趨勢看,盡管大商場有上千個酒類品種,幾十個酒類品牌,但就一個生產廠家生產的酒來說,卻未必有“單打一”的專賣店那么齊全。以黃運路一家洋河專賣店為例,這里,國賓洋河、藍色經典、洋河大曲、洋河普優等一應俱全,能滿足消費者對洋河所有產品的需求。
此外,酒類專賣店沒有中間環節帶來的名目繁多的費用,所以和大型商場同類產品比較,價格往往較低,且服務態度更加周到。
從政策的推動因素看,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各級黨委政府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大,為街頭酒類專賣店的出現提供了條件。以前,宿遷消費者的生活水平低,酒類還是奢侈品,購買力大都集中于日常生活必需品,所以,臨街商鋪大都是“小而全”的百貨店。近年來,由于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酒類消費需求大增,一時間,賣酒成風,就連五金小店里也要放上幾瓶白酒對外銷售。由于產品雷同,沒有競爭力,各家銷售都不景氣。于是,為了避免重復經營,店家開始獨樹一幟。“過去賣酒,都是順帶著賣。現在,我開竹葉青酒專賣店,生意比那時好多了。”一位專賣店老板說。
另一方面,酒類生產廠家也愿意與專賣店結盟,因為只有這樣的營銷運作,才能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例如前面提到的洋河酒專賣店,與洋河酒廠簽訂了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營銷協議,洋河酒廠給予他們的白酒批發價格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而下浮,銷售量越大,價格越低。因此,專賣店附加值相對較高,利潤自然較大,貨源也更加穩定、可靠。同時,廠家的廣告宣傳也為專賣店的銷售提供了有力支持,降低了經營成本,所以,不少酒類專賣店打出了“廠價直銷”、“價格最低”的招牌,體現出競爭上的靈活性。這些特有的優勢,都是目前大型商超所不具備的,酒類專賣店在競爭中選準了自己的位置。
從市場發展的前景看,酒類消費品種、消費層次必將向更多的層面上分流,酒類專賣店以物美價廉、挑選余地大等獨特的優勢,將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只要經營有方,一定能夠擁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