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禁酒令”、消費稅上調……接踵而至的“利空”,讓成都福源酒行老板王仕強郁郁寡歡,“最近生意不好做,現在的行情還趕不上2007年的淡季。”
“利空”還遠不止這些,11月9日,距福源酒行不足50米的地方冒出了個馳俊洋酒行,該酒行主營洋酒,且裝修、布局、格調都比福源酒行氣派,“這讓本來就不好做的生意雪上加霜。”王仕強說。
與之有同感的還有我省最大白酒企業的總裁,他認為,隨著紅酒、啤酒等市場的快速興起,目前白酒的處境已是內憂外患,“從國際市場來看,出口量很少,并且始終沒有走出華人消費的圈子;從國內來看,一些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高端白酒開始遭遇洋酒的正面挑戰,而一些年輕消費群體,則正在遠離白酒。”
11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中意國際葡萄酒展覽會上透出消息,中國已成為亞洲第一大紅酒消費國,2008年中國進口紅酒16萬千升,同比激增36%。2009年1至7月,進口紅酒達到8.5萬千升,同比激增32.5%。
紅酒啤酒強勢崛起 白酒市場遭遇挑戰
透過落地玻璃窗,酒屋內的陳設一覽無余,原木酒架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酒品;水晶吊燈下,紅色鑲邊的沙發和古典風格的茶幾透露出閑適優雅的氣息,氣派的馳俊洋酒行一開張便扯住了行人的眼球。“這是我們公司在成都開的第一家店,酒價從每瓶60元到上萬元,每個月還將舉辦各種形式的評酒會和培訓班,宣傳紅酒文化。”該店工作人員介紹。
“專賣店只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而最大的消費場所在KTV、酒吧等娛樂場所,這是年輕人的天下,也是我們重點突破的市場。”7日,正在北京舉辦紅酒培訓班的波爾多葡萄酒協會中國區負責人朱力安表示,培養年輕市場的攻略已見成效,“夜場已是紅酒、啤酒的天下,80%以上市場份額都掌握在紅酒、啤酒手里,而白酒幾乎已經退出了夜場。”
在掌控夜場后,紅酒快速地走進飯店、酒樓,與高、中端白酒正面交鋒,低端白酒則受到啤酒的威脅。采訪中記者發現,市場上幾元錢、10多元錢一瓶的啤酒比同價位的白酒更加暢銷。“紅酒的市場攻略已使白酒面臨失去年輕消費群體的問題,很多‘80后’、‘90后’的年輕人都崇尚紅酒、啤酒,認為傳統的中國白酒不夠時尚。”省食品工業協會行業指導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不能妥善解決白酒飲用時尚化的問題,那么白酒就很有可能被這些群體邊緣化。“要知道,一個人在年輕時養成的消費習慣,是一輩子都難以改變的習慣。”
川酒巨頭釋放時尚 以“國際化”規避“邊緣化”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一代更傾向于紅酒和啤酒,主要原因在于其口感易于接受。很多人因無法適應白酒辛辣的刺激感,而選擇了度數較低的啤酒和紅酒。”某大型酒企總裁認為,傳統白酒要國際化就應該嘗試走低度化線路。“這幾年,五糧液推出的‘金榜題名’酒就是針對上述問題做的有益嘗試。”
緊隨其后,水井坊高調推出43°的“水井坊第一坊”,“‘水井坊第一坊’是國際時尚度數酒,是水井坊系列酒中與國際消費習慣接軌的一款。”水井坊相關負責人稱,在包裝、設計上也照顧到了大眾飲酒習慣,“實現白酒傳統與時尚的結合。”
近日,作為瀘州老窖經典品牌的1573的宣傳語也悄然變為“12°,加冰喝。”瀘州老窖營銷負責人表示,這是借鑒國外經驗推出的,“國外也有高度數的蒸餾酒,但飲用時會加冰塊、飲料等,不僅降低了酒的度數,也改善了口味。”
“想不被‘邊緣化’,白酒企業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白酒度數太高,喝不了幾兩就醉;白酒特別是濃香型白酒,無色透明,若加入蘇打水就會變得渾濁;白酒包裝過‘土’,年輕人看不上眼等。”某大型酒企總裁認為,白酒應以“國際化”規避“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