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白酒市場不久前的漲價風還未平息,促銷降價風又隨之而來。
17日,記者在長春酒類市場走訪時了解到,價格頻繁變化似乎成了低端白酒的專利。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低端白酒市場價格大起大落背后是酒商對長期利益的訴求,前期漲價是為后期促銷保留足夠利潤空間。
酒商 促銷實為變相降價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長春低端白酒市場可謂冰火兩重天,店里40多種百元以下低端白酒前一陣子全部漲價,其中一款23元的省外白酒,一次就提了40元,10-20元漲幅比比皆是,這是以往從來沒有過的,但就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內,漲價的酒品又開始大規模實物促銷了,頻繁更換價簽,賣酒的都鬧心,這其實都是營銷上的手段。”長春酒商胡平峰一邊理貨一邊告訴記者近來市場發生的價格變化。
“由于成本降價原因,川酒原價59.8元/瓶現價39.8元/瓶,走過路過不能錯過,降價不減量!”長春某大型酒水銷售區促銷員賣力地吆喝著。
而在長春眾多名煙名酒商行內,記者也發現許多商家為了在酒水銷售旺季獲得更好的收益,借著促銷的噱頭,降價銷售。
“漲價的時候廠家不會弄出大的動靜,而降價的時候就會大力搞促銷,這都是廠家玩的營銷策略,例如15元/瓶的省外白酒,突然提價20元,漲價后的售價達到35元/瓶,等維系一段時間后,價格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印象后,便大力降價搞促銷,即便下降5—10元,酒商都是賺錢的。”長春某賣場酒類主管徐勇如是說。
廠家 價格風向標需市場掌控
漲價或降價似乎成為了市場經濟下的另類音符,一次看似簡單的降價促銷,其中也蘊含著商機。“一個行業如果遇到集體性提價或降價,這個主動權其實都是市場賦予的,市場聯動方能形成氣候,酒商提價根源還是源于市場的變化,價格風向標還需市場掌控。”省內某地產酒品牌負責人說。
天氣轉冷,白酒銷售也步入了旺季,可隨著白酒的企業推出品牌的激增,低端白酒品牌生存空間愈發艱難,為了生存和謀取利益的最大化,低端白酒生產企業不得不利用營銷上的改變,進而占領業內市場。
長春酒商高先生表示,低端白酒生產企業利用市場進行營銷調整規模提價,近半年來尤為明顯,但市場供需矛盾不斷加劇,核心因素仍需市場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