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著名的阿奇(Acker Merrall & Condit)、蘇富比(Sotheby's)等拍賣行在香港的佳釀拍賣會大獲成功,使得香港在國際拍賣市場的地位不斷上升。
2009年,阿奇在香港共舉辦了4場現場葡萄酒拍賣會和1場網上拍賣會,成交額達2130萬美元,遠超其他各大拍賣行。阿奇計劃于2010年在紐約舉辦6—7場現場拍賣會,在香港舉辦6場現場拍賣會。這足以顯示其對香港拍賣市場的重視。同期,扎奇拍賣行(Zachys)在香港舉辦的4場拍賣會成交額為1880萬美元。
今年蘇富比在香港共舉辦了3場拍賣會,成交額1430萬美元。2010年蘇富比計劃在港舉辦4場拍賣會,而且將根據需求增加拍品數量。
蘇富比10月3日—4日在香港舉辦的拍賣會上,成交的拍品99%被亞洲買家拍走。蘇富比國際葡萄酒部門負責人Serena Sutclife稱:“香港已經超過紐約和倫敦,成為蘇富比行最重要的葡萄酒拍賣地區。”
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今年在香港僅舉辦了一場拍賣會,成交額為406萬美元,年內第二場拍賣會將于11月28日舉行,拍品共計374宗,總價值超過520萬美元。2010年的香港拍賣會日期尚未確定,一般會在5月和11月舉辦,包括現場和網上拍賣兩種方式。
今年5月,寶龍拍賣行(Bonhams)的香港拍賣會上,90宗拍品悉數成交,交易額為261,931美元,下一場拍賣會將于11月27日舉辦,拍品共計512宗,預估價為2,147,435美元。
如此興盛的市場也為假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行業人士稱,香港市場1982年份拉菲佳釀的數字遠超過拉菲堡該年份產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量的總和。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