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仍然交出了一份稱得上是漂亮的成績單,對于過去的2009年,中國零售業是有理由自豪的。短暫的觀望過后是更厚重的發力,企業的信心和實力均有所提升,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行駛。
然而,危機是否已經過去?誰也不知道答案。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也無人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答案到底在哪里?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已經觸底?如果危機持續,中國的經濟還能繼續一枝獨秀嗎?中國零售業在2010年究竟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從一些規律與現象的分析中,找尋答案。
我們有坦然面對的準備,不懼一切惡劣的環境與殘酷的市場競爭,我們也更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去找尋前行的軌跡、脈絡與趨勢。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2010年,中國零售業正站在這個新的起點上。
預測 1:企業開始發力拓展
零售企業是最有資格率先發力市場的。
2008年開始蔓延的金融危機,使得零售商開始放緩腳步,睜大眼睛觀望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及市場行情的變化。一來年,零售企業受到的影響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而且,大部分零售企業的銷售業績保持了增長,當然,2009年利潤有所下滑,但這并不會成為影響零售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相反,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好轉,零售商的信心開始恢復,對市場的判斷和預測向好,零售企業將重新駛上開店快車道。隨著以華潤萬家、物美為代表的零售商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踏步行進,2010年,零售企業發力市場已成必然趨勢。
預測2 :“爭奪”三、四線城市
一、二線城市對于零售企業來說,既有的網點和市場份額已基本被蠶食。目前在大賣場領域,一、二線城市已基本被外資零售商、內資大型零售商及一部分區域零售龍頭牢牢占據,外來者現在再想切入已經很難。因此,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新一輪競爭中的主要戰場。尤其是中部和西部一些三線城市,已經吸引著諸多大型零售商的目光, 2008年一些外資零售商主要就圍繞這些市場在擴張。
目前已經有更多的零售商制訂好了進軍這些市場的戰略和計劃,箭已上弦。在這方面,我們需要提醒的是,外資零售商已經走在前頭,本土零售商需要審時度勢,及時把握市場機遇。否則將與一、二線市場的發展軌跡一樣,在三、四線市場的拓展中仍然處于被動局面。
預測3 :區域龍頭異地擴張
中國零售企業尤其是中小零售商從2006年底開始戰略大轉折,即從一味注重規模的盲目擴張開始調整為做強區域市場。在當時很多零售商因盲目擴張的戰略失誤而倒在市場競爭中時,這一戰略及時“?!弊〔⒅L起來了一大批中小零售商。
但這一戰略在經歷了3年多的時間后,可能將于2010年迎來新變化。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再加上內外資零售巨頭的圍棋布局發展,這些各地的“龍頭”開始擔憂,如果不與時俱進,創新變革發展,就有可能固步自封,再過幾年就可能被實力更強、規模更大的企業擠垮,或者被自己打敗。因此有實力的區域龍頭企業將會重啟異地擴張的步伐。
事實上,從2008年起,武漢中百和福建永輝就以進軍重慶的成功向業界證明,有足夠的實力和理性、正確的戰略,區域零售商完全有能力走出去。2009年,永輝甚至邁出了向北京市場進軍的步伐,而且成效斐然。山東的家家悅也從威海走向省會濟南。中國區域零售商的走出去戰略正在成形,可以預測,這一趨勢在2010年將更加凸顯。
不過,對于大多數中小零售商而言,調整好企業的內部結構,創新體制和機制,練好內功,做實、做精、做專區域市場仍將是其應該堅守的發展戰略。
預測4 :外資企業借機抄底
很多專家在2008年底預測,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將會大為減速,但一年過去了,這種預測被證實是錯誤的。事實上,這些外資零售商減緩了其在本國市場上的擴張,卻唯獨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
如沃爾瑪在2009年一反常態,1月至9月就開出35家新店,包括家樂福、TESCO等外資零售巨頭都在中國廣大的二、三、四線城市頻繁選址,密集開店。種種跡象顯示,外資零售商正從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線城市向內陸省份縱深挺進,試圖打造出一個網點的“包圍圈”。中國經濟的高挺和消費市場的潛力越來越大,2010年,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步伐只會更快,抄底中國零售業的意圖也將更加明顯。
不過,外資零售商在中國的市場地位也在發生變化。2009年,臺資零售企業大潤發銷售超過家樂福,一舉躍為外資零售在華霸主已無懸念。目前,沃爾瑪加上好又多的門店也已經超過家樂福。新一輪大賣場“老大”的殘酷競爭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