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燕京啤酒開始上調普通瓶裝啤酒的出廠價格,這只是最近飲料廠家帶頭漲價的例子之一,白酒行業的茅臺和五糧液已經先漲一步;而可口可樂杭州地區下月也開始漲價5%,不過并沒有全國漲價的計劃。
糖價上漲是主因 不論是啤酒、白酒還是軟飲料,價格上漲的原因都直指“生產成本”。燕京啤酒表示,這次提價主要是由于煤、電、汽油、柴油等能源價格上升以及運輸成本的提高。可口可樂杭州裝瓶廠中萃公司則表示,產品漲價是由糖、包裝材料、原材料等成本價格的上漲造成的。
對于飲料行業來說,2009年以來不斷攀升的糖價成了漲價最主要的“誘因”。據了解,國內糖價自去年以來就一路狂升,從去年初的2600元/噸上揚到6000元/噸,而白糖漲價壓力迅速傳導到下游食品加工行業,使食品企業成本大增,部分食品飲料企業悄然通過提價來應對。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獲悉,為了穩定市場,保證供應,36萬噸國儲糖將于1月21日拋售。業內人士指出,拋儲對市場高企糖價將有一定的打壓作用,緩解食品企業的成本壓力。
“未來原材料不知道上漲到什么程度,不過企業會慎重選擇價格策略。”業內人士表示。
真怪:越漲越暢銷? 也有觀點認為,糖價對飲料行業的影響并不大,漲價另有原因。
“在營銷過程中,減價促銷是一種手段,但是這種手段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反而因為不斷升級的減價競爭,變得更加有風險。”東方艾威農業咨詢公司行業分析師高冉告訴記者,依靠低利潤促銷的產品,即使很暢銷,也未必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高冉說,一些企業希望找到比減價促銷更有效的方法,逆道而行,提價反而更能獲得高利潤。“有些消費者看到漲價了,認為產品很暢銷,不趕快買就買不到了”。
高冉進一步指出,一些制造商已經不再打價格戰進行競爭。相反,在當前品牌形象、品牌質量驅動的競爭中,他們會在廣告投放上花大力氣。
“拿五糧液來說,雖然價格提升了,總體銷量卻并沒有下降。因為在很多國家,白酒常被當作禮品贈送他人,這成為購買昂貴白酒的驅動力。”他分析到。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