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一線城市是外資零售巨頭“攻城略地”的主戰場,實力相對弱小的民營零售企業活躍在二、三線城市。
然而,這一趨勢2009年以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外資超市頻密地在二、三線城市跑馬圈地,而一些具有實力的本土民營超市開始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逐步由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滲透。
1月25日,英國TESCO(樂購)超市無錫錦繡廣場店開業,至此,TESCO在華門店數目突破76家。聯商網資料顯示,2009年全年,TESCO在華總共開出13家門店,其中除上海萬達周浦店以外,其余門店均開設在二、三線城市。
外資超市布局下鄉
“二、三線市場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TESCO中國公司事務部經理黎佳表示。
其實,除了TESCO以外,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易初蓮花等大型超市都將二、三線市場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資料顯示,2009年家樂福在華新增門店18家,其中僅有4家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認為,一線城市商業網點資源稀缺,是外資超市向二、三線城市開進的主要原因。“外資零售商由商業網點飽和的區域向不飽和區域移動。”
目前,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自2008年商務部將外資商業網點審批權下放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以后,外資零售企業加快了在二、三線城市擴張的步伐。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網點審批也越來越困難。在二、三線城市,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商業網點審批要相對容易。”易初蓮花北京區負責人李昂也曾表示。
“外資零售企業的布局開始發生變化。”零售行業觀察者胡春才告訴筆者,“之前,外資零售企業是在區域布點,現在它們要連成線、形成面了,規模效應更加明顯。”
以TESCO為例,TESCO以“店群”來發展據點,即每到一個城市開出一家新店,并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據了解,TESCO的發展戰略是由沿海向內陸延伸,目前TESCO已經進駐華北、華東、華南三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