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華夏酒報》記者在山東省煙臺各縣市采訪中發現,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居民的餐桌上都出現了不少自釀葡萄酒,自釀葡萄酒成為煙臺市場酒類消費的新寵。
煙臺作為我國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基地,也是中國葡萄酒工業化釀造的發祥地,有著十分濃厚的葡萄酒消費氛圍和發展基礎。近幾年,隨著煙臺國際葡萄酒節的推廣和葡萄酒知識在普通消費者中的普及,煙臺消費者對葡萄酒的熱情逐漸高漲,而自釀葡萄酒的興起正是煙臺地區葡萄酒消費高漲的一個標志。 其中,煙臺市芝罘區的孫照明等一批自釀葡萄酒愛好者還先后在國內外媒體上“露臉”。
2月17日,記者在山東棲霞市觀里鎮看到不少村民的過年餐桌上都出現了村民利用自產葡萄自釀的葡萄酒。其中一位王姓村民笑著對記者解釋:“已經釀了很多次了,喝了還不錯,而且都是自家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絕對綠色。”記者當場嘗了嘗,村民自釀葡萄酒口味甘甜,糖度較高,不苦澀,酒味較市場上銷售的葡萄酒清談,適宜不喜好飲酒的消費者飲用。
在煙臺下轄萊陽市的一戶農家中,一位劉姓居民對記者表示,往年在村里供銷社購買的十幾元一桶或者幾元一瓶的紅葡萄酒或者山葡萄酒喝起來酒精味較重,口味比較澀,他們不喜歡飲用,有時候部分質量不好的產品甚至完全不能入口。由于被這些廉價葡萄酒“傷透了心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因此利用自家葡萄釀酒,也趕一下葡萄酒的時髦。
這種情況今年在煙臺比較普遍,在春節期間,記者走訪的煙臺市區、煙臺下轄的萊陽市和棲霞市等地區,不少居民都利用自家種植葡萄或市場購買葡萄釀制葡萄酒飲用,既豐富了餐桌上的酒類消費,又自娛自樂。
記者總結了自釀葡萄酒的特點:第一、釀造工藝和原料簡單;第二、價格低廉,記者粗略計算,自釀葡萄酒成本每升只有幾元;第三、口味甘甜,適合飲用。自釀葡萄酒甜度較高,酒精含量十分低,比較適合不喜好酒精者飲用或者日常飲用;第四、釀制目的各取所需。總體上,城市居民釀造葡萄酒是愛好或者利用閑暇功夫自娛自樂,一般以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由于成色不好,偶爾用于款待親友。農村居民則是利用剩余的葡萄進行釀制,既節約了葡萄,又節省了購買葡萄酒的費用,經常用于宴請親友或者送人。
然而,自釀葡萄酒在豐富居民餐桌,推動葡萄酒消費的同時,從有不少安全隱患。由于普通消費者對葡萄釀造的工藝并不了解,基本上是通過口口相傳或者利用網絡查閱資料進行釀制,對釀制過程缺乏控制,容易將發酵失敗的葡萄酒飲用。同時,釀制容器由于衛生條件不足,也容易引發大腸桿菌等泛濫。而飲用后剩余的葡萄酒保存條件簡陋,容易變質,尤其是春節期間,親友聚集飲用,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則影響較大。
自釀葡萄酒的興起,雖然豐富消費者餐桌的善舉,但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值得葡萄酒行業深思,也需要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