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010年春季糖酒會上,多達1.4萬平方米的葡萄酒展區占據著展會的顯要位置。當天發布的《2009—2010中國糖酒食品業市場年度報告》也說,國內葡萄酒的消費量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進口葡萄酒將猛攻中國市場。
四川作為白酒產業的重要集散地,對這一趨勢將如何應對?回答是:信心十足。7家本土白酒廠商均表示,葡萄酒來勢雖猛,但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它和白酒“還沒有形成激烈的競爭關系”。
文化底蘊顯優勢 “目前在中國的酒類市場上,白酒和葡萄酒還談不上競爭的關系,因為兩者的消費群體不同。”郎酒品牌總監余厚均說,白酒作為中國的傳統酒類,其文化底蘊賦予了它強大的競爭優勢。
文化底蘊已成為白酒行業在與葡萄酒行業競爭時的最大砝碼。這一點在糖酒會現場的硝煙中可見一斑。
“天地悠悠,黔山蜀水”,郎酒賦以古代山水意境的詞句開頭,酒糟大桶、耙等釀酒工具被擺放在展區的正中間。五糧液的展區也用模型生動地恢復了釀酒場景:幾個釀酒工人正拿著釀酒工具忙碌著。水井坊展區建筑類似于太極八卦的流線型設計,給人遐想的空間……
這種文化底蘊賦予了白酒獨特的消費定位和消費習慣。水井坊的銷售人員分析說,葡萄酒多是個人飲用,強調品位,比較私密。但白酒更適合聚會上主人用來招呼客人,凸顯氣氛。在中國,禮尚往來的時候常常需要白酒來點綴,白酒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未雨綢繆早應對 然而,面對葡萄酒的強勁勢頭,白酒企業也不敢怠慢,紛紛未雨綢繆。
“危機感還是存在的。”余厚均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表示,為應對葡萄酒的強勢擴張和同行業的激烈競爭,郎酒過去幾年里采取了“群狼戰術”,以香型為基礎,用多個品牌去占領高、中、低不同的市場。
瀘州古酒的王明學經理認為,在與葡萄酒的競爭中,打好局部戰、與客戶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另外,要使產品結構合理、包裝更有吸引力、市場細化做到位等。
而水井坊的工作人員認為,既然外國人的紅酒能夠在中國有市場,那么中國的白酒走向世界也是可能的。可以從華人多的國家開始,這個過程要慢慢來。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