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歐美的會員制,在中國市場上卻水土不服、舉步維艱,如沃爾瑪、麥德龍、普爾斯馬特、好又多量販、華聯等都采用過會員制。與商家的大力推行相比,消費者好像對會員制不冷不熱,甚至出現了抵觸情緒。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認為,中國消費者的特點是去多家店購物,沒有對某一家門店表示出特別的忠誠度,而且購買的頻率高、便利已成為消費者選擇門店的最重要因素。“勤逛少買,休閑式購物”消費習慣是對“批量購買,一次購足”的會員店的挑戰。
此外,會員店的商品種類與超市相比種類較少,而且每一類商品只有幾種品牌可供選擇。會員店這樣做除了為降低成本外,還考慮到讓精挑細選的商品能滿足會員對各類商品的品質追求,節省挑選時間。然而由于地區差異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如此少的商品實際上很難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而品牌又往往比非品牌的貴。
其次,一般會員店在開店初期投人比同等規模的超市要大得多,而且國內會員店一般兩三年才能培養出穩定而并不一定充足的會員顧客,所以會員店盈利也比非會員制超市速度慢風險大。
另外,會員店的低價是以依靠先進的網絡做支撐,有強有力的物流配送系統作保證。而中國現在的狀況還不能完全滿足這樣的要求水平。中國的房地產物業目前也還不能完全達到會員店要求的地面承重,樓層高度,足夠大的停車場等專業標準。
黎雪榮同時指出,會員制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會員制在中國難以得到很好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會費是會員店的主要經常性收入,顧客必須出錢買會員卡才能進場購物。
會員卡有效期一般為一年,期滿后必須交費續卡,否則將失去會員資格。
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零售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山姆會員店會費人民幣150元/每年,正大會費也是150元/每年,普爾斯馬特的會費是100元/每年,這樣的會費也把普通的消費者拒之門外。雖然成為會員有優惠,但是要在購物達到一定金額基礎上才能保證把會費賺回來,而且這個數額往往很大。如沃爾瑪會員要購物滿3000元才能將所交的會費賺回來。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