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酒要在我的場子里賣,先拿進場費。”酒類經銷商們這句話聽了20多年。賣酒要交進場費儼然成為酒業潛規則,導致消費者在酒樓、夜場等場所買的酒,不僅種類少,價格也貴。但在今后,誰要再敢收取進場費,將會被工商列入黑名單嚴懲。近日,廈門工商率先在全國撬動酒類銷售潛規則。
八萬元進場費引起的查處
去年,廈門一家餐飲公司和惠泉啤酒在廈門的一個經銷商達成一個 “協議”:經銷商在貨款之外,額外給餐飲公司8萬元,以便惠泉啤酒能在這家餐飲公司銷售。這8萬元沒有記到雙方的財務賬上,也沒有繳納相應稅收。
廈門市工商局認為,“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進場費”客觀上損害了公平競爭市場準則,屬于商業賄賂。最后,這家餐飲公司所收的8萬元進場費被罰沒,同時被罰款1萬元。
按照日前工商部門公布的情況,此次整治發現,廈門各大酒類經銷商支付給酒樓、夜場等的“進場費”約2000萬元。隨著查處的深入,“進場費”浮出水面。
進場費催漲消費場所酒價
筆者了解到,進場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催漲酒樓、夜場等消費場所的酒價。進場費的金額往往都很大,尤其在地段好的場所,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這個錢由經銷商支付,而經銷商又將其轉嫁在酒價上—— 這就是為什么去餐飲店、夜總會消費時,酒總比外面貴好幾倍的主因。所以,進場費表面上看是經銷商給的,而其實是間接由消費者來承擔。
即便如此,酒類經銷商還是叫苦不迭。實際上,很多經銷商并不愿意出這個錢。“因為有風險啊!”業內人士說,“這個錢我是提前支付的,比如我給了你20萬,但是你根本沒賣掉這么多酒就倒閉了,我就收不回來了。”
所以,此次工商部門對酒類進場費的整治,讓很多大型經銷商松了一口氣。
工商部門將建黑名單制度
隨著廈門工商13起進場費案件的辦結,此次對酒類行業潛規則的查處告一段落,但怎么防止進場費死灰復燃,讓人頭疼。
廈門工商為此聯合廈門市酒類同業公會,打算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工商部門不但讓酒類同業公會內的所有成員簽訂了自律公約,承諾不再支付進場費;工商還會對經銷商們進行不定期的檢查,一旦發現有進場費現象,經查處后會被列入工商部門的黑名單,對外公布;最后還開通了舉報熱線,隨時舉報,隨時查處。
很多業內人士還提出,其實鼓勵消費者自帶酒水的行為,也會有利于維護酒類市場的公平秩序。因此,廣大消費者今后去夜場、餐廳消費時會發現,很多酒的價格變便宜了,而且能夠選擇的品牌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