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成本上漲等原因影響,以茅臺為首的白酒企業紛紛漲價,跟風現象極為嚴重,而啤酒行業中雖有企業也采取漲價的措施,但其他品牌都不跟風,采取觀望的態度,很明顯,相對于白酒行業,啤酒行業極少漲價,即使漲了,其他品牌跟風現象也非常少。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指出,一直以來,啤酒行業利潤都比較低,而我國啤酒市場主要集中在中低檔啤酒,這類市場的消費者對啤酒價格較為敏感,對品牌的忠誠度較低。因此,啤酒企業一般不會輕易漲價,對他們而言,漲價是一個非常慎重的問題。一旦漲價,就容易造成市場份額的流失,如此,則可能得不償失。
周思然又指出,啤酒成本上漲是啤酒企業尋求漲價的重要原因,主要與原輔料價格、包裝費、運輸成本、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等有關。雖然我國大麥產量不低,但由于種植、經營、加工等因素的影響,國產大麥在品質方面難以滿足啤酒生產需求,因此,啤麥、酒花等原輔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價格。進口價格決定了這部分的原輔料成本。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也指出,由于啤酒行業的特殊性,啤酒企業一直面臨著漲價難的問題,如此,原本就薄利經營的一些中小型企業無法借助漲價等方式增強自身盈利能力,從而也加快了優勝劣汰的步驟,行業集中度提高。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碩霖認為,面對漲價難的問題,酒企應該積極降低自身成本,開展各種節約機制,提高自身競爭力,其中,對于有實力的酒企而言,開發高端啤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高端啤酒消費人群對價格較不敏感,且高端啤酒利潤較高,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