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市場,一瓶年份為30年的茅臺酒,已經從半個月前的2萬元炒到了3萬元。無獨有偶,在6月19日晚歌德拍賣中國名酒專場中,一瓶1959年車輪牌茅臺以103萬天價拍出。
在股市衰微、樓市不振的局勢下,大量閑散游資開始盯上了白酒收藏市場。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也坐上短期暴漲的過山車。在一個又一個暴富神話的刺激下,更多的民間投資者也都躍躍欲試。
在這里,筆者想給頭腦發熱的投資者潑潑冷水。游資炒作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我們都還記得,普洱茶、大蒜、猴票……在游資的推動下,短期內身價翻了數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價格神話。然而,市場的運行是有其自身規律的,價格與價值相符的價值定律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當游資撤去,泡沫散盡,這些商品的價格最終會回歸到它的價值主軸上來,普洱茶和大蒜的例子離我們并不遙遠。
事實上,現在某些白酒的價格已經背離了真實的價值,淪為各種社會游資炒作的工具,甚至,整個高端白酒收藏市場都浮現泡沫。我們不難想見,最終泡沫破碎的時候,最后接棒的人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此外,個人對幾十年陳釀的茅臺酒大量存儲有很大難度;白酒變現的渠道目前并不通暢等種種局限因素也是投資者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無疑,“投資”、“收藏”的一端連接著“暴利”,然而人們常常忘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記的是,它的另一端連接著“風險”。筆者只想提醒大家,投資酒類收藏需慎重。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