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買下十多箱拉菲
杭州久加久朝暉店門店深處,一扇透明的玻璃門將一排酒柜隔在冰爽的酒窖里。正對玻璃門的酒柜里,靜靜地躺著10來瓶拉菲葡萄酒。
銷售員向筆者介紹,這些拉菲是法國原裝進口的,根據不同年份,價格不一,相對其他葡萄酒會貴很多。筆者掃了一圈,發現有3萬多元一瓶的,也有1萬多元一瓶的。
杭州公元大廈北樓21層的寫字樓里,理想酒業的酒窖里也存著不少拉菲。
拉菲是法國頂級葡萄酒名莊,釀造出來的葡萄酒號稱“國王之酒”。喜歡喝葡萄酒的人,沒有誰不想品嘗一口拉菲。
在杭州,誰會消費這些身價上萬元的葡萄酒?理想酒業總經理俞春雨的答案是:大有人在。理想酒業的顧客是小眾化的高端客戶,這些顧客“要么不買,一買就是好幾箱。”
有一次,一位顧客走進該酒窖,花了五六十萬元,一口氣買下10多箱拉菲,讓銷售人員至今記憶猶新。“買主是一位金融系統人士,買的時候正好是要過年了,說是買去用在慶功宴和送大客戶用的。”
俞春雨告訴筆者,在理想酒業銷售的進口葡萄酒最貴的將近10萬元一瓶。“來問的顧客很多,他們想買去送人,但又擔心,這么貴的酒收禮的人不識貨。”
俞春雨稱,像拉菲這樣的高檔酒大都用在了商務送禮,客戶來買一兩箱也是常有的事。
百元以下新品悄然流行
相比讓普通消費者望塵莫及的名莊酒,一些低價位的進口葡萄酒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久加久最便宜的進口葡萄酒只需78元/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瓶;杭州大廈C座頂樓一家酒莊銷售的平價進口葡萄酒,標價80多元/瓶;在寧波保稅區優傳酒業的展示廳,筆者發現一款西班牙產的“夢得嬌”建議指導價僅55元/瓶……越來越多百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悄然進入市場。
今年6月,安夏酒聯(寧波)貿易有限公司入駐寧波保稅區進口葡萄酒交易市場。該公司銷售總經理黃博文說,國外的葡萄酒品類繁多,該公司在寧波保稅區搭建平臺,就是要對這些海外眾多的葡萄酒進行篩選和推薦。價格在百元以下、口感又不錯的葡萄酒,正是他們主推的品類之一。
“現在浙江地區的氣候開始變熱了,我就給顧客推薦粉紅葡萄酒。價格也不貴,只需要100多元。很多顧客買回去都說不錯。”
黃博文選了一瓶向筆者介紹,粉紅葡萄酒是介于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間的一種葡萄酒品類,喝起來比較清爽涼快,味道微甜,適合配中國菜吃。黃博文還介紹了兩款澳大利亞當下最流行的葡萄酒,批發價只要60元一瓶。“像這些新酒都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在外面買不到的。”
張紅是慈溪市中心一家近400個平方米的葡萄酒酒莊采購員。筆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寧波保稅區進口葡萄酒展示區,與意大利巴羅馬凱西酒莊莊主安娜商談業務。
“往年店里采購葡萄酒,都要飛往法國、意大利拿貨,該拿什么貨,跟盲人摸象一樣。”聽說寧波云集了上千種進口葡萄酒,張紅趕緊過來探路。“看了一圈,覺得這里成本差不多,但可以省下一筆出國費用。”
張紅說,她在葡萄酒行業工作了3年,見證了浙江市場的悄然變化。“3年前,顧客到店里來,都買價位在1000元/瓶以上的進口葡萄酒,而且一次通常只買1到2瓶,進口葡萄酒被當作偶爾嘗鮮的奢侈品。如今進口葡萄酒的主流銷量卻集中在300元/瓶左右,而且客人一買就是一箱,進口葡萄酒似乎轉型成了日常消費品。”
李銀波,優傳酒業的區域主管,他的葡萄酒生涯始于5年前,那時候國家剛剛將進口葡萄酒的關稅由200%調整為50%。在他記憶里,此后國內的進口葡萄酒市場開始啟動,自前年起以每年翻番的速度爆發增長。
“國際上一直有‘下個葡萄酒市場看中國’的說法。”李銀波說,國內葡萄酒市場原本被少數幾家國產酒商占據,近年來進口葡萄酒開始大量進入,消費者將喝到越來越多物美價廉的葡萄酒。
葡萄酒消費理性化
在杭州一家酒莊里,筆者看到兩款同等量包裝的冰葡萄酒,包裝都是外文的,看上去無多大差別,但價格相差甚遠。一個只要152元,一個卻要500多元。咨詢過銷售員才得知,前者是在國內分裝的進口葡萄酒,后者是原裝進口的。
進口葡萄酒大量入市,消費者如果不會辨別原裝酒和灌裝酒,很容易掉入陷阱。
優傳酒業副總經理林紹光透露,在法國,大拉菲一年的產量在30萬瓶左右,這個數字就意味著大拉菲必定是搶手貨,“在江浙,一天能賣出一兩百瓶大拉菲,如果你計算一下這個產量和銷量的話,中國賣出去的大拉菲90%都是出處不明了。”
筆者了解到,凡正規渠道原裝進口的葡萄酒,必須有中文背標。如果只有中文背標,沒英文背標,就是典型的國內灌裝酒;如果只有英文標,沒有中文標,則可能是走私酒。
名莊傳奇銷售人員說,寧波保稅區的進口葡萄酒經過海關嚴格檢查,因此只要是正規渠道進來的,就不可能有假貨,這也是眾多經銷商愿意去保稅區采購葡萄酒的原因之一。“像拉菲、拉圖這樣的名莊酒,每年都有20%—30%的增值,所以很多賣家都不急著出貨,即使沒人買,也不會低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