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電 在濟南舉行的“2010年全國質量月宣傳活動”山東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現場會上,山東質監部門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偶有發生,是因為影響食品安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有待解決,企業須進一步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山東是我國食品大省,生產有國家實施許可證管理制度下的全部28大類食品,擁有獲證企業9400余家,數量居全國前列。山東省質監局局長叢大鳴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現場會上介紹說,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在于,其一,生產企業多、從業人員多、食品品種多,但規模化經營的食品企業在行業中所占比例不高;其二,少數企業不能主動自覺落實《食品安全法》,又對監管人員提出的建臺賬、立程序、查記錄等要求有所抵制;其三,個別食品生產企業違法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對待監管心存僥幸。上述問題存在,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概率和潛在風險依然較大,監管面臨嚴峻形勢。
對此,山東質監、工商等部門相互配合,在生產加工和市場流通等多個環節探索完善監管機制。生產環節中,山東質監部門今年上半年對省內5837家企業進行了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了797項不符合主體責任要求的違法行為。流通環節中,山東工商部門目前已將90%以上食品經營戶信息數據錄入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一旦接到食品安全事件舉報,可立即確定經銷戶數、具體位置和供貨商情況。
山東省質監、工商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表示,將配合聯動并堅持源頭治理,進一步提高食品經營者自律水平,督促食品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