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以來,世界葡萄酒連年出現生產過剩,每年的生產過剩量都在200萬千升以上,形成了巨大的葡萄酒庫存積壓。以2009年為例,當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增加0.4%,達到2687萬千升,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消費總量同比下降了3.6%,為2365萬千升,當年的生產過剩達332萬千升。
對全球葡萄酒而言,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主要寄希望于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和中國這五個潛力巨大的葡萄酒市場,預計到2013年,這些市場的葡萄酒銷售額將達到177億美元。中國作為這五個葡萄酒市場中發展最快的國家,必然成為葡萄酒生產過剩國家眼中的主要傾銷地。
近些年,我國各地紛紛興建葡萄酒保稅區,這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對于優化葡萄酒進口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便利作用,也反映了我國葡萄酒市場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在葡萄酒市場高速發展的狀態下也滋生了一些不誠信現象。比如進口低價酒,轉而以高價售出;或是進口大包裝的低檔原酒,分裝后冒充優質原瓶進口酒;利用部分消費者“便宜沒好貨”的心理,以標高價格、賣包裝的方式牟取暴利。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需要譴責那些不良經商者,另一方面需要反思的是,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對進口酒的不了解和不理性,為這些不規范經營現象提供了“溫床”。
為此,遏制這種不誠信、不規范經營形式也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規范進口葡萄酒市場,建立統一的質量標識標準,保障葡萄酒行業的規范有序;二是加強葡萄酒文化知識的普及,增強中國消費者理性認識葡萄酒的能力。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