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第16屆亞運會已經拉開了序幕。作為廣州亞運會的合作伙伴,臺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以8000萬元之巨資,以亞運為契機,進軍大陸市場。
進入大陸,目標世界市場
早在2002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啤酒生產第一大國。龐大的消費人群,吸引了眾多世界級別的啤酒巨頭來到中國市場,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國產啤酒品牌也在跑馬圈地,逐步形成地方寡頭壟斷。
為了盡快進入大陸市場,臺灣啤酒做出了以下部署:
首先是解決注冊商標問題。2010年9月通過中國大陸地區品牌授權案,落實在當地生產,并與江蘇金陽一家啤酒廠達成了合作協議。在保持品質的前提下,解決了運輸成本過高一直無法進入大陸市場的問題。其次是消費者的口味問題。據臺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贊峰透露:“透過市場調查我們發現,大陸消費者喜歡口味清淡一些的啤酒,我們精心調配的清爽型啤酒在不失臺灣口味的前提下,不僅延續了啤酒‘上青’的訴求,也迎合了大眾的消費口味。”
在拓展大陸市場上,臺灣啤酒以華南地區為根據地。目前,臺灣啤酒針對大陸市場,85%的銷售量集中在福建及廣東省等華南地區,并深受華南地區消費者的喜愛,借由2010年廣州亞運的事件營銷活動,對大陸地區整體營銷將產生莫大幫助。另外,截至今年,臺灣煙酒公司已在福建、廣東、港澳、湖北、湖南、東北等重點地區建立了大陸地區分區經銷制度。
定位中高,開發不同口味
在戰術問題上,臺灣啤酒與當地的珠江啤酒、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等眾多雄踞廣東市場的大啤酒品牌競爭,如何走差異化營銷路線呢?據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林贊峰透露,臺灣啤酒營銷大陸市場將以中高檔市場為定位,屬于中高端價位的啤酒。
“目前我們啤酒終端售價為5元/瓶—6元/瓶,大陸當地品牌則為2元/瓶—3元/瓶,定價上有明顯的落差。”林贊峰表示,由于有著品質的保證,臺灣啤酒并不期望走價格路線來吸引消費者。因此,在取得了臺灣啤酒的注冊商標后,除分階段先以賣斷、分區經銷方式外,亦同時規劃代工授權的策略,以落地生產方式營銷臺灣啤酒,降低成本,“但是我們絕對不打價格戰”。在大陸市場有了生產基地后,在未來迎合消費者口味、有效提升競爭力上,臺啤將會為大陸消費者開發專屬地區產品,以迎合各地區不同口味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