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讀書之人考中進士,就登上了做官的臺階,不僅個人十分榮耀,連皇帝老子也因為增添了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才,而非常高興。曲江宴,就是唐代朝廷為慶賀新及第的進士,在風景旖旎的曲江畔杏園,所舉行的盛大慶祝宴會。
進士之名,很早就有?!抖Y記·王制》中載:“大樂正(樂官之長,兼管學校教育)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 曰進士?!鼻匾院鬀]有此名。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始設進士科,為科舉科目之一。所謂科舉,就是分科取士,后世多沿用。
宋以后,其它科目無足輕重,進士科逐漸成為科舉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唐宋后,凡舉人應試于禮部者,皆稱進士。到明清,舉人進京會試及格者,方可稱進士。然后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按成績排列等級:一甲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三名,賜進士及第,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三甲皆稱進士。
新及第進士,并不能馬上做官,還要參加關試。關試由吏部主持,考試合格者,才取得了授官的資格。關試之后,新及第進士隸屬于吏部,由士變為官,叫做“釋褐”,故關試也叫“釋褐試”。
關試一過,盛大的慶?;顒颖汩_始了。唐代自中宗李顯神龍年間(705年—707年)開始,為新及第的進士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皆在曲江畔杏園,故稱“曲江宴”。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唐代京城長安東南角,原本是天然湖泊,漢武帝時進行擴建,以流水曲屈,命名為“曲江池”。隋代初年,建為大興城,把曲江池包在城東南角,開黃渠導城東浐水入池,大植荷花,更名為“芙蓉池”。
唐玄宗開元中,重加疏鑿,池面擴大到七里,復名曲江池。沿岸有宏大的建筑群,宮殿連綿,樓閣起伏,綠樹成蔭,花香鳥語,景色十分秀麗,為當時長安第一勝景。
曲江宴前數日,各種行市已羅列于曲江池頭,吃的、喝的、演的、唱的,應有盡有?;实蹜c典詔令一頒發,全城一片歡騰。曲江池岸,管弦交作,輕歌曼舞,響徹云霄。人們成群結隊,扶老攜幼,前來觀看。意興所至,舉杯釂飲。
盛宴設在曲江兩岸杏園。怒放的杏花,被譽為“及第花”。那些新科進士,個個喜形于色,滿面春風,相互攀附,稱兄道弟,開懷暢飲,杯盤叮當,沉浸在一派喜慶酒鄉之中。撤宴后,便移舟曲江,游賞美景。皇帝由文武大臣簇擁著,登上曲江畔的紫云閣,愜意觀賞。公卿人家則攜眷帶屬,鈿車珠幕,櫛比而來,表面上表示祝賀,暗里在為自己的女兒挑選稱心如意的佳婿。歌舞升平中暗含了多少私欲雜念,恐怕只有當事人能夠知曉了。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