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幾乎是每個英國人必去的地方,而喝啤酒則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之一。因為喜歡喝啤酒,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找到酒吧。酒吧是英倫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大小小的酒吧遍布全國各地。如果不到酒吧,還真難理解為什么英國人對啤酒獨有情鐘。
英國人稱小酒吧為Pub,即Publ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ic House的簡稱,這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公元1100年以來,這種小酒館便成為英國百姓的休息社交場所。英國的很多酒館就設在街道十字路口,依著轉角成為一個四方形,大門有朝一邊開的,也有開向兩邊街道的。酒吧作為當地的一種社區文化早已融進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天閑暇時間去酒吧小坐或者痛飲,已經成為了當地居民的一種不可割舍的生活習慣了。有些酒吧從其特色各異的招牌上可以看出,他們已經營幾百年的歷史了。
英國人很少象中國人一樣去家中拜訪、聊天,所有的鄰里交往、朋友相聚基本上都是在酒吧中進行的。英國的酒吧總是很熱鬧的,特別是在周末,人特別多。基本上都是20歲到50歲左右的人群,男男女女,穿著都比較隨意。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在酒吧的神情,有的青年男女抱成一團親熱,全然不顧周圍人頭攘攘;有的舉起酒杯,邊走邊舞,張牙舞爪,像螃蟹似的蠕動;有的木然地站在人群中央,冷冷地喝著酒,仿佛世界只有他一個人似的。
工作之余去酒吧,喝幾杯,聊聊天,談點輕松的事、交換一下信息,一天快節奏的工作疲勞和煩惱也就在融洽的氣氛中消散了。在這里,女人可以跟男人一樣,三五成群圍坐一起,吸煙、飲酒、聊天,這是女人展示自己身材的最好時機。她們可以穿著不能再少了的衣裳,帶著令男人無法抵御的笑容,隨著酒吧的音樂瘋狂的起舞,那是一種瘋狂的節奏,一種靈魂的宣泄,也是一種美麗,好像酒才是她們來這里的唯一理由。酒吧的費用并不高,約兩英鎊一杯的啤酒,按英國的收入水準,誰都承受得起,這大概就是英國有那么多酒吧而且似乎生意一直不錯的原因之一吧。
喝啤酒是融入英國社會的一個簡單易行的方式,而啤酒恰恰就像一道催化劑,可以幫助人們迅速縮短雙方心理上的距離。英國酒吧的啤酒杯又高又大,容量大都是一品脫,一杯差不多就可以裝一瓶啤酒。在Pub里,他們往往一杯啤酒能夠泡上一兩個小時,別看他們時不時舉杯,可杯到嘴邊,卻是輕輕地呷一小口。接著,就是滿嘴酒香地神聊。如果說中國人在國內是神侃的話,酒吧里的英國人比起國人絕對是有過之無不及。平常克制保守的英國人在酒吧里判若兩人,張揚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有歐洲杯和英超聯賽的時候,整個酒吧通常都擠滿了人。為什么他們不愿意靜靜地呆在家里看比賽,而是都跑到了酒吧,在人擠人的空間中,享受這種氣氛呢?在英國呆得時間久了,才知道這是一種文化。
對我而言,酒吧最吸引的地方則在于它的情調氛圍。幾乎所有的酒吧都裝修得古色古香,厚重的橡木桌椅、雕花的門窗和樓梯欄桿、磨花的大玻璃窗面、漆得錚亮的暗褐色吧臺以及那一排排亮晶晶的杯子都令我心馳神往。
不少酒吧都有很長的歷史,有些依舊保留著一份古樸與滄桑。昏黃的燈光,厚厚的啤酒桶常常作為桌子,高高的椅子圍擺在它四周,墻上也幾乎滿是已經褪了色的昏黃的照片,從穿著來看,可以斷定是已經故去的酒吧主人或親人,他們親切地俯視著這里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酒吧常常在9點以后才開始忙碌,一周只有周四、周五、周六人最多,也最為熱鬧。周末往往會有樂隊演出,通常演奏那種令酒客為之沉醉的Jazz,每當那迷人的音符響起的時候,整個酒吧除了掌聲就是酒后的瘋狂了。
英國法律規定酒吧只能在23:00點以前供應含酒精的飲料,23:00以后感到意猶未盡的, 就只能轉移到Night Club里面去,因為夜總會、迪廳是不受這一禁令約束的。一些高檔的夜總會對Dress Code(穿衣法則)有嚴格要求,穿運動鞋者不許入內。一般的酒吧在夜里2點左右關門,但是,酒后的人們遲遲不愿意散去,必須有酒吧工作人員催著,才不情愿地離開。我想,這是英國的又一特色文化吧。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