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羅那的酒吧是熱鬧的。紅色的擺裙踏著弗拉明戈吉他自由狂放的節奏,在充溢著18世紀氣息的木質地板上隨性舞動。熱情幽默的waiter端上一杯清透而喧騰的巴薩卡瓦。耳畔奔放的曲調,唇際細膩的回味,在地中海沉醉的晚風中亦能激蕩起層層的熱情。
在當地藝術家的心中,弗拉明戈是歌唱、舞蹈、吉他演奏三者結合而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公元1492年,國王費迪南二世逼迫居住在安達盧西亞的猶太人、吉普賽人以及摩爾人皈依基督教,不屈的他們決定逃亡。就在顛沛流離的逃亡之路上,這群堅毅而樂觀的人們創造了而今響徹伊比利亞半島的弗拉明戈。當你獨坐于巴塞羅那風情萬種的酒吧里欣賞這“絕處逢生”的藝術形式,大概不會想到手中那一杯生機勃勃的氣泡酒也曾面臨同樣的境地。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就有關于酒中氣泡的記錄,由于無法解釋該現象,氣泡酒被視為月相或者神魔的作品。時至中世紀,氣泡酒被歸為釀酒過錯,而18世紀早期,氣泡酒甚至因為易爆而被冠以“魔鬼酒”的惡名。直至17世紀,葡萄酒玻璃瓶裝后,在由英國外送的船只上進行了二次發酵得以生成氣泡,其過程為物理學家記錄才最終為其正名,成為享譽世界的名酒。
如果說弗拉明戈的舞娘最具感染力和誘惑力,那么巴薩瓦卡的氣泡酒就是佳釀的點睛之筆。高傲而熱烈的吉普賽女郎衣著艷麗,步伐靈動,身姿曼妙,卓絕的舞姿仿佛是她們生命的火焰,耀眼而爛漫。然而,炙熱的光環無法掩蓋內心的清冷和臉上雖精心妝飾卻揮之不去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哀傷與落寞。有人說那是在傾訴吉普賽人流亡生活的艱辛,也有人說那是源自生命深處的無奈。
氣泡酒似也有著這樣的無奈與落寞。躋身于各種慶典和宴會的氣泡酒總是扮演活躍氣氛的角色。一沖而出的豐富氣泡成為人們釋放心中喜悅的載體,法國香檳更使氣泡酒的張揚與奔放聞名于世。恣意歡樂的時刻,誰會想到藏身于巴薩卡瓦清澈純透酒體的細小氣泡是經過多于靜態葡萄酒釀造時間幾個月的漫長等待,二次發酵之后才由酒體釋放形成的。如此苦心孤詣并不是為了人們的一時之快,而是在細小氣泡的調和下,酒體的層次感愈加豐富。正如在自由不羈、自然人性的心境中才能理解弗拉明戈的真性情一樣,巴薩瓦卡的醇正細膩只有以一顆沉靜愉悅之心才能于細處體會。
熱忱的舞者堅信弗拉明戈的真諦就是生活的體悟,只有將生活中的種種體驗和真摯情懷融入藝術當中,弗拉明戈才是鮮活的。法國人有句名言“生活就是這樣”(c'est la vie)。我想弗拉明戈想要傳達的是同樣的人生哲理,只是動處更加激烈,靜處更為深沉。氣泡酒又何嘗不是生活的詮釋者。它同弗拉明戈一樣絢爛,又在短暫的絢爛之后承載著真實瑣碎的生活。只是,弗拉明戈蘊藏的是來自生命本身的無奈與人之高貴堅決的尊嚴,巴薩瓦卡卻彰顯著生命的細膩與綿長。
巴塞羅那的酒吧是沉靜的。游走于喧鬧與細致,熱情與堅毅,張揚與真實之間。當你再次回想張力十足的表演,再次回味活躍誘人的美酒,繁華落盡的真實與細膩會為你呈現出一片沉靜的內心世界,在地中海悠遠的晚風中久久不能忘懷。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