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源酒業,也許你不知道;說起王長宇,也許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但說起電視連續劇《上將許世友》,你肯定知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道,片名正是由河南天源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宇題寫的。
家貧不棄,追求不輟
自孩童時期起,王長宇受祖父影響,就喜歡寫寫畫畫。家里貧窮,買不起筆墨,他就自己想辦法,幫母親燒地鍋時,他拿起燒火棍就在熏黑的墻上寫;在田間地頭,他揀起土塊蹲在地上寫。勤奮加天賦,小小年紀的他便有了良好的書法基礎,他對書法的愛好也越來越強烈。
18歲那年,王長宇來到遼東半島從軍,因為一手好書法,被任命為文書。8年軍旅生涯期間,他刻苦研習楷、宋、隸書,專攻王、柳、米三家。
轉業后,王長宇回到家鄉工作,雖然是一線工人,工作很辛苦,但他從沒有放棄練習書法,常常用不多的工資購買書法方面的各種書籍,不斷從古今書法理論和名人名作中尋找創作靈感,以開辟新路,創新風格。
酒業、書法,異曲同工
河南有著底蘊深厚的酒文化,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最近幾年,王長宇創辦了“天源酒業”,他把家鄉賦予他的獨特靈氣和智慧充分表現在“天源酒業”產品的外包裝上:包裝盒上的《天源賦》融匯了中國幾千年的酒文化,整幅書法收放自如,疏密相間,正欹顧盼,疾徐有節,參差錯落,上下呼應,充分體現了“天源”底蘊;其用筆精煉,提按、頓挫、反折多面出峰,內含豐富,回味無窮。
辦企業如同練書法,有許多相通之處:激情、堅持、創新、發展,王長宇做到了兩者的完美融合。觀長宇書法,如見其人,蒼勁有風骨,剛直而不阿;與長宇相處,如品其書法,內斂蘊藉,大氣厚重,耐人尋味。
題寫片名,聲名鵲起 2005年11月,電視劇《上將許世友》的拍攝工作進入尾聲,而片名題寫的人選還沒有確定。當時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朋友向劇組推薦了王長宇。王長宇聽到這個消息,心情很不平靜。
接到劇組去南京寫片名的通知那天晚上,王長宇一個人來到空曠的田野。許世友將軍傳奇的一生激蕩著王長宇的心靈,他仿佛看到了將軍馳騁戰場、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王長宇激情噴發,創作的靈感不可遏止,回到辦公室,他鋪開宣紙,倒出墨汁,拿起毛筆,一揮而就。“上將許世友”五個筆挾風雷的大字如同大河決堤,一瀉千里,勢不可擋。
作品送到南京軍區,劇組領導為之震撼,當即決定選用王長宇的書法,作為電視劇《上將許士友》的片名。
求索之路,跋涉不斷
為了使自己的書法再上一個新臺階,王長宇曾拜沈鵬為師,改用左手執筆寫字,書寫風格為之大變。王長宇的書法作品粗看恣肆不羈,似有狂怪之感,細觀又都依規而行,皆有出處。
如今,國內外不少人士紛紛向王長宇求取墨跡,更讓王長宇感到榮幸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也惠存了他的書法作品。王長宇的書法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書法作品展。他本人加入了中國書協,被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為書畫家。
面對成績,王長宇沒有滿足。一直以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始終是王長宇攀登書法高峰的座右銘。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