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家蔣子龍先生說:自古酒是和雅,和趣,和美妙,和浪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漫,總之是和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的論斷為文人喝酒找到非常美好的借口——喝酒是多么好的事!
蔣子龍先生喝酒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作家汪曾祺嗜酒,卻是人所共知的。汪老被稱為酒仙,喝完酒還能優(yōu)雅地進行唱和。他喝酒符合雅、趣、浪漫的標準,是文人中理想的喝酒狀態(tài)。
汪曾祺先生和林斤瀾、陸文夫、高曉聲等人,經(jīng)常湊在一起喝酒,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是想喝酒,幾位有趣味的作家在一起,閑談點生活瑣事,連文章都不談,讓喝酒回歸到喝酒這么單純中。
作家莫言可就不同了,他對喝酒非常講究。首先要選精美的酒具,然后要選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其次要選投機的酒友,當然更要選酒的口味與檔次了。太挑剔的結(jié)果是高處不勝寒,即使你有那品味,有那閑情,不一定有人能匹配且肯奉陪。
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善飲,他喝酒,不用下酒菜,就連孔乙己常用的茴香豆都不要。他喝酒用小杯,一下一下地輕輕地品,喝酒時間很長,從下午四點開始,一直喝到晚間休息。楊憲益先生還很文人氣,在一次宴會上,他約上作家杜鵬程一起向毛澤東主席敬酒,這樣的舉動未免不符合常規(guī),主席有些吃驚,還是機敏的周恩來總理善解人意,上來解了圍。楊憲益先生不僅有酒量,也有文人的膽量,這樣的文人不多。
南京作家葉兆言為人忠厚,嗜好不多。王朔就拿他打趣,“你平時玩不玩牌,摸不摸麻將?”葉兆言老老實實地回答:既不玩牌,也不摸麻將。王朔用他一貫的調(diào)侃口吻戲謔道:“你除了會寫字,還會玩什么?”權(quán)延赤卻用起了激將法,沒有不能喝的,只有不敢喝的。
南通青年作家馬國福因為主編一本書稿赴南京出版社洽談,責任編輯閻老師招待了他們一行,可惜主人不喝酒,他們也就未能盡興。居然在席散后,幾個哥們兒再次尋到一家酒館海喝。
寫小小說的馨香與我同居一個小城,我倆有事沒事經(jīng)常相聚暢飲,菜都是極普通的菜,酒也是家鄉(xiāng)的酒,談的是文學,說的是文人,聊的是文字,用文壇趣事做下酒的佐料,也是一樣的妙趣橫生,興致盎然。
轉(zhuǎn)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yè)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fā)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