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告來自英國Herriot Watt大學的一位應用心理學教授Dr Adrian North,它被刊登在多個互聯網站,一時成了葡萄酒業界的論據。主體是這樣寫的:葡萄酒的口味會隨著背景音樂而改變。例如:輕快的背景樂會加強葡萄酒涼爽的口感;沉重或者聲量強大的音樂使葡萄酒的密度在潛意識中加深; 優雅的音樂有平衡葡萄酒給予味蕾的感應;醇和,輕柔的音樂能減輕澀味,使葡萄酒更加香醇。
根據以上的建議,我用了四款不同葡萄品種的酒來做試驗,為了讓結果更加生活化,我決定采用華語流行歌曲來“配搭”:
(一)孫燕姿的《神奇》來配德國的微甜麗斯玲 (Riesling);雖然這首歌有濃濃的印度風味,但是它輕快的節奏就像一陣清涼的和風,這杯麗斯玲是越喝越清爽!
(二)《龍的傳人》是一首讓人血液澎湃的歌曲,用它來配波爾多以北的梅多克(Bordeaux Haut Medoc) 紅酒確實有一種相鋪相成的效應;
(三)王若琳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來配勃艮第夜丘(Burgundy Cte de Nuits)的紅葡萄酒;歌手以懶洋洋的爵士樂唱法演示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我快掉進黑皮諾的幻想世界里了!
(四)蔡琴百聽不厭的《讀你》,柔和的歌聲就像歌詞中的“讀你的感覺像三月”,我手中的羅納河谷(Rhone Valley)葡萄酒有一種被征服的感覺,它原本的澀味好像被歌聲溶化,留在口中的盡是酒精的殘糖甜味。
對這個反應,我有點驚訝。是我的超級想象力在作祟還是真有其事?我決定讓自己降溫(cool down),一個星期后重做這個實驗。得出來的結論是:音樂能影響品酒者對葡萄酒的感應。如果曲子的節拍和演示接近葡萄酒的性格或風味,品嘗后的結果通常是比原味夸大。要是曲子和葡萄酒風味相反的話,聽著歌曲的當兒,品酒者很容易引入個人的思維,修飾起葡萄酒的特性,就像蔡琴的歌聲能溶化葡萄酒的澀味一樣。
因此,當我們執行專業品酒工作時,周圍環境是寂靜的,沒有誘人的香氣,沒有柔和的音樂,品酒的世界里只有葡萄酒和品酒師。
http://blog.omy.sg/wine-tr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