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收割歸倉,南貴村33歲的苗族村民宋麗忙著用收獲的糯米打糍粑。"趕上'苗年',國慶和豐收雙喜臨門,我們都用最好的新米打糍粑款待客人。"宋麗指著小河對岸依山而建的木質吊腳樓道,"歡迎到苗家來做客。"
沿古街而上,西江苗寨博物館里,款式各異的苗族服飾、銀飾和紡織機等傳統勞動生產工具吸引了如織的游人。博物館門口,一場酒歌盛會正在上演,身著傳統服飾的寨老和苗族婦女一邊歌唱一邊向客人敬酒。
"苗族同胞重酒不重菜,酒是友誼的象征,唱的多是表達真誠待客的謙和之辭。"西江"苗王"唐守成說,他的職責是管理整個村寨的民風民俗和節慶活動,"國慶這幾天,盛裝打扮的青年男女每天要進行兩場蘆笙歌舞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
來自四川達州的王靜換上一身銀光閃閃的苗裝后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路人都不敢相信她是帶著孫女來的,"我們一家十多口人開車從四川趕來,貴州大山攔不住米酒笙歌,更攔不住苗族人的熱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