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老八大名酒,古井貢酒一直以來都希望為弘揚中華傳統酒文化、重塑中國美酒精神做出應有的貢獻。因為一個企業,只有當她不僅能生產商品,同時也能生產文化、生產精神產品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使命與宗旨,企業才會變成人們了解其產品歷史、產品文化的窗口,而剛剛正式揭牌的國家4A級景區古井酒文化博覽園就是這樣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古井、了解亳州,通過文物與歷史的對話,穿越時空的阻隔,回眸歷史的風風雨雨。而這里所記錄的,正是發軔于古井貢酒的鼻祖曹操以來的一代又一代古井人的歷史,以及古井人對于前輩的敬畏和感恩之心。通過與他們一次又一次超越時空的對話,也讓我們獲得了面對未來的信心和勇氣。同時,這里也是全體古井人心中最神圣的圖騰,因為這里所收藏的每一件藏品,都蘊藏著他們對于歷史的敬仰和對未來的向往。
古井酒文化博覽園興建于1994年,園區占地面積117萬平方米,整體投資5億多元,博覽園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主要依托聞名天下的古井貢酒及其衍生的文化作為主要內容,具體景觀達40余處,主要景點包括1400年前的魏井、1000年前的地下宋井、明代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前的窖池群、古井酒文化博物館、釀酒體驗區與休閑區、地下酒庫、古井園、古井賓館等。其中魏井、宋井、明代窖池群已經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源自公元196年曹操進獻“九醞酒法”的古井貢酒釀造工藝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梢哉f,古井酒文化博覽園薈萃了中國酒文化的結晶,是中原酒文化的杰出代表。
景區的核心建筑古井酒文化博物館由古井集團于1994年投資1500萬元興建而成。大殿為博物館的主展廳,共兩層七個展區:一樓序言廳、酒源廳、酒韻廳;二樓酒跡廳、酒苑廳、酒芳廳和酒譽廳。館內藏有大量酒器酒具、文獻資料和珍貴酒樣,全景式展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釀酒文化,以及“酒中牡丹”古井貢酒的前世今生和一代又一代古井人艱苦創業的感人場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收藏堪稱海內孤本的1989年最后一屆全國評酒會的全部參評酒以及獲得金獎的十七大名酒。這也是研究中國20世紀80年代酒文化的重要依據,一直被該館視為“震館之寶”。
除此以外,古井酒文化博覽園內的魏井、宋井和明代窖池群也是游客必到之處。被古井人奉為神明的魏井位于古井主廠區的古井園內,據《亳州志》和《資治通鑒》記載:公元532年,北魏將軍獨孤信(樊子鵠的先鋒官)與南朝將領元樹六戰于古亳州,獨孤將軍戰敗,臨死前把自己的武器金锏與長戟投入此井。后北魏勝,殺元樹。為紀念獨孤將軍,于井旁建了一個獨孤將軍祠堂,并在附近開井24眼。后來這些井因為戰爭或者災害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唯獨這口井一直保留了下來。傳說在獨孤將軍投武器之前,這是一口枯井,即使有水也是苦澀難飲,獨孤將軍將長戟一扎入井底,井泉上涌,又將金锏一扔,井水變得清澈甘洌。當然這是美麗的傳說,現在的井水水質經過專家化驗,是富含鍶、碘、鉀等礦物質的硫酸鈉型礦泉水,偏堿性,非常適合釀酒。
位于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內地下6米的宋井的發掘同樣也有一段傳奇的經歷。長期以來,當地老百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除了那口魏井以外,還有一口古井。但是井口究竟在哪里,沒有人知道。后來有一個農民打扮的中年漢子前來獻寶,他說他的祖母是減店集(古井鎮的前身)人,死前為了孫子,講了一個她們家族的秘密,就是那口古井的具體方位。來人在香煙盒上畫了一張圖,觀其方位大約在廠大門東南五六十米。中年漢子的目的,就是找到井后能在古井酒廠上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找到這口井,這個事情也就被人們淡忘了。到了1992年10月,古井興建文體館時打地基,在挖掘機打到距地面近五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米處打到了石頭,一看是一個磚砌的井,井上面蓋著的石板已被挖掘機挖斷成三段。其情形和位置和中年漢子說的完全一樣,只是比他說的要深許多。后來經過文物部門對出土的磚、瓷片、碗等進行鑒定,確定為宋代古井,距今有900到1000年。宋井為何會在地下呢?專家考證,以前古井鎮這個地方,屬于黃泛區,黃河故道就在離古井鎮不到40公里的商丘。史料記載,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黃河發了一次特大洪水,“奪淮入?!?,當時的人們為了躲避水災,在臨走前用當時農村用的石磨或碾盤之類的石板蓋在井口上。后來井口再沒有打開過,直到千年以后才重見天日。黃河在元明清時也多次泛濫,淤積造成了地面的抬升,深埋了這地下的宋井。所以宋井所處的位置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面下,而這口古井,正是上天賜給古井人的又一份厚重的禮物。
來古井酒文化博覽園,就不能不看古井的又一個震館之寶——明代窖池群。相傳明代時在古井鎮一帶有一戶姓懷的人,他的釀酒方法在當地堪稱一絕,他用“老五甑”工藝釀造的美酒被稱為“懷家一枝花”,而釀酒的窖池也一直使用至今。1963年,古井人就是用這口窖池釀出的美酒,一舉奪得了第二屆全國白酒評比的金獎,所以這口窖池也被古井人稱為“功勛池”。根據考古研究,這些窖池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窖池群,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博物館內有一塊界磚,就是在這個窖池群重修的時候從地下挖出來的,上書“明正德十年 東北角界”,可以充分證明這個窖池群近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安徽省考古所正在對明代窖池群進行考古發掘,一些對于中國釀酒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物正在不斷出土。
正因為這些獨特的文物,古井酒文化博物館被社會各界譽為“華夏白酒第一館”,凡是來過的人,無不嘆為觀止。在這里,可以讓疲憊的身體得以休憩的,讓浮躁的心靈得以凈化,讓偉大的理想得以啟航。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