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我到奉家山開筆會,正是清明時節,遇到奉家山山民采茶之時,我嘗到了新鮮的蒙洱春茶,非常感動。第二天,我們去了渠江,聽當地人介紹古代的渠江薄片。
奉家山地處新化縣西部雪峰山脈中段,與隆回縣、溆浦縣接壤。陸路進入奉家山,必須翻過東面的紫鵲界,水路可以從溆浦沿渠江而上。奉家山很小,實乃群山之凹,周圍群山連綿,像朵盛開的蓮花,奉家山鎮是圍在花瓣中的花蕊,山嵐卻是盛開的花瓣。奉家人生活在花心里面,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有山有水,有鐵有鹽,有茶有棉,有米有田。
新化乃古梅山之地,自三皇五帝起,就過著蚩尤保存下來的南蠻生活。自漢代以來,梅山瑤民不斷受到中原統治者的征伐,梅山蠻的生活圈在縮小。宋神宗年間,梅山首領被消滅,江西大移民,占據梅山要地,梅山瑤族逐漸被同化,少量瑤民避居深山或遷徙五嶺山脈。
唯獨奉家山一帶沒有改變,奉家山鼻祖乃秦獻公次子季昌,因反對商鞅變法遭迫害,隱居于此。為了掩人耳目,堵塞渠江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水流從巖縫中滲出。遣奴仆于紫鵲界墾荒頓田,種茶植樹,建房立家,打探消息。現在進入奉家山,有公路從高峰連綿起伏的紫鵲界過,可以看到梯田依次遞加、漫山遍野,甚是雄壯。
蒙洱茶歷史悠久,唐代已經生產,且名聲大噪。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松贊干布,曾選帶蒙洱茶做飲品。后梁時,蒙洱茶又被列為宮廷貢茶,歷代相襲。毛文錫《茶譜》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鄉人每年采摘不過十六七斤,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煮之無滓也。”古產蒙洱茶,是奉家山的蒙洱沖。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像銀針。
奉家山山地氣候明顯、變幻無常,山高谷深、云霧如海、溪多泉清、林濕葉綠、巖峭坡陡、風清氣潤,土壤黑褐肥沃,晝夜溫差較大,最適宜茶葉生長。現在奉家山茶葉種植已成規模,逐漸以大橋村為中心,向四周散開。
蒙洱茶全由芽頭制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翠綠鮮亮,外形細緊勾曲,湯色清澈橙黃,香氣高爽持久,滋味甘醇鮮爽,葉底幼嫩明潔,久置不變其味。沖泡時,嫩芽正在杯中沉上沉下,茶色明亮杏黃,一目了然,茶葉如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集聚一團,沉于杯底。品茗時心平氣和,別具一番風味。
采蒙洱茶之時,正值奉家山蘭花怒放,花香熏染,蒙洱茶格外幽香,風味愈加共同。采茶時間,恪守清明節前后七至十天。雨天、風霜天不能采摘,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者不適采摘。
蒙洱茶制做方法不同,紅茶有蒙洱銀劍,白茶有蒙洱雪芽,綠茶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芙蓉仙茶,黃茶有蒙洱銀針,黑茶有渠江薄片等。
當我再次品到蒙洱茶,已經帶著濃濃的歷史味,茶水中泛起文化的波瀾。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