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把“營銷人員”比喻成陀螺,要想進步就需要不停的轉下去,停下來就意味著職業生涯的停滯,這自然要求營銷人員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自己的行業知識。
我們常把“營銷人員”比喻成陀螺,要想進步就需要不停的轉下去,停下來就意味著職業生涯的停滯,這自然要求營銷人員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自己的行業知識。讀了很多教授的關于營銷的很多文章,初看熱血沸騰,細看無處下手。后來本人就總結了一個不成理論的理論:教授就是將一個觀點寫成瀟瀟灑灑數萬字的文章,(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實際上毫無幫助;專家就是將數以萬字的文章總結成一兩個觀點(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實效且實用。
西方經濟學和市場營銷學已經把營銷的含義講解的非常清楚:市場營銷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配合需求為目標的4P理論,以追求顧客滿意為目標的4C理論,以建立顧客忠誠為目標的4R理論,在加上SWOT自我診斷的法則等等先進的管理工具,并沒有讓更多的營銷人員功成名就,也沒有讓更多的中小型企業走出泥潭,到底原因何在?我個人認為就是方法太多,工具太多,以致于大部分銷售人員忘記了“營銷”的真諦,在營銷的熱浪中迷失了方向!
“營銷=生意=買賣=買+賣”。實際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費群和通路成員這兩個環節。
“買”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購買的意思,那就意味著我們要了解目標受眾的喜愛,就需要我們提煉產品的消費訴求點或者是產品賣點。一般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區隔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1、產品的內外包裝
2、產品的內在性價比,也就是說產品的質量過硬。
3、消費者購買特點:不買貴的,不買便宜的,只買占便宜的商品。
4、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本人認為品牌是否能夠喚醒消費者的記憶?)
5、能否通過促銷較長的時期內刺激消費者的持續性購買。
最終通過對消費者的分析,一定要將所制定的營銷方案和消費者緊密的結合:找到消
費者初次購買商品的方法,并能夠形成對產品持續性購買。要圍繞“買”做好市場的營銷方案,這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通路的“回貨”,增加了通路成員經營產品的信心。
半年前筆者為山西一家酒廠做服務,屬于典型的中小型企業,產品沒有品牌的積累,當然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展開陸海空的媒體運作,通過走訪市場,筆者對產品做了以下幾個調整
1、產品定位:根據酒氣清香醇正,口味甘爽綿甜等清香酒的特色,以及傳統消費者
對酒的消費概念,而定位一款“光瓶盒裝酒”。讓消費者在享受盒裝酒質量的同時,而支付的是光瓶酒的價格,從而充分的感受“物美價廉”的真正含義,滿足了消費受眾的心里需求。這樣在通路競爭中即避開了傳統光瓶酒的價格競爭,又和盒裝酒實現了明顯的區隔。
2、產品傳播:
(1)新品推廣最大的困難就是讓消費者第一次消費,只有實現了第一次消費,消費者才可能對產品產生認可,從而實現重復性購買。
筆者依據“現代餐飲”的運作方式來運作農村市場,也就是將農村的“集會”當作“餐飲”來運作,對單個市場建立集會清單,根據集會清單建立“核心銷售日”。每個市場配備助銷人員3名,配備相關的宣傳道具數種,在“核心銷售日”展開產品的品嘗、買贈、抽獎等相關的“廠家直銷”的宣傳和鋪市工作,通過造勢宣傳,即培育了消費群又增加了通路成員的經營產品的信心。
(2)因為企業資源較少,為了配合“集會”市場的宣傳造勢,我們制作了專門的POP,一半是印刷品一半是白板的張貼畫,即無手寫海報的粗劣又沒有和傳統全面印刷的POP趨同,更大程度上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達到了宣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