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市場的功能飲料市場,我們會發現,曾經的“東方魔水”健力寶是第一波,紅牛是第二波,借助2003年的“非典”而起的脈動、激活、類叫、勁跑、維體、“他+她”是第三波。進入2005年以后,功能飲料進入了整體的調整期,同時也開始進入了第四波,這一時期功能飲料的最大特點是突破了“運動飲料”的概念,進入特色細分階段。
比如說,“苗條淑女”細分功能飲料市場,打出“減肥”招牌,“國內第一女性化飲料”橫空出世,細分價位層面,定位中高檔飲料產品。很多人紛紛叫好,說“苗條淑女”這步市場細分的棋走的非常妙。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苗條淑女”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我們先說說飲料概念。
飲料是大概念,是我們所有人群都喝的。“苗條淑女”打的概念沒有說我這個是兒童飲料,是青年飲料什么的,所以從這個概念上看,“苗條淑女”打的應該是年輕女性的概念,它等于區隔了一塊人群,把女性中希望自己苗條的這個群體劃分了出來。
那么,這應該就叫市場區隔了,也就是從一堆市場中劃分出一塊來,說這是我的,我全包了。
那么,它是用什么來區隔市場的呢?
它找了一個“苗條”的概念。
從市場的角度來分析,“苗條淑女”的區隔人群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它在用產品對應這個市場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
首先,這個產品是飲料。
飲料的功能概念是什么?
是解渴。
大家都想一想,飲料是干什么用的,都是解渴的,當大家渴了的時候喝點飲料。比如有果汁飲料,解渴的時候又有營養,這就是功能概念。但是,我們不能說喝“鱉精”是為了解渴,那是為了保健,為了增強體質,為了治病,其中就有了理性的保健功能。
但是“苗條淑女”呢?它走的不是一般的正規概念,而是走了減肥的概念。但是,減肥到底是屬于飲料里面的一個概念呢,還是屬于減肥里面的一個概念呢?它肯定要偏向一頭,不能做中間概念,因為做中間產品就不對了。
比如說,這是一匹馬,那是一頭驢,兩者交配出來就是一匹騾子,然后你就說這頭騾子是驢,那肯定不行,騾子就是騾子,驢是驢。也就是說,“苗條淑女”既不是飲料概念,也不是一個減肥品概念,它是屬于中間的一個概念。中間概念如果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能形成一種新的產品形式,但是這就需要從導入期開始做了,從頭開始做起去培育市場。
培育新市場需要很高的成本,“苗條淑女”不太可能去重新培育市場,這就必然要偏到一個成熟的概念里面,也就是飲料的概念。就像保暖內衣一樣,保暖內衣是偏到內衣的概念里面,還是偏到保健品的概念里面?這都是需要謹慎思考和選擇的。保暖內衣最后還是偏到了內衣的概念里面去了,就是內衣里面的一種帶保暖功能的內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內衣的市場份額是有限的。內衣的市場份額就只有那么大,所以保暖內衣不管怎么火暴都不能超越內衣的概念;如果真要那樣的話,就不叫內衣了,就變成保健品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先看看飲料的市場有多大,再從飲料市場里去測算出既想喝飲料又想減肥的有多少人。“苗條淑女”永遠不能說,我是為了保健,我是為了減肥,我不是為了解渴也去喝去,我可以天天當藥喝,這概念都不行。比如說,如果當藥喝的話,就應該設計成小瓶裝的;如果設計成大的瓶子,就表示說讓消費者當飲料喝的同時,能夠得到減肥的效果。
所以,討論到現在,“苗條淑女”最終還是要解決飲料的問題。
而解決飲料的問題就要考慮,既要消費者多次喝,又能保證減肥,那么首先就應該保證飲料的基本概念——解渴;第二,好喝不好喝?不能弄出來的產品還帶著苦味,那就沒有人去消費它了。
這兩個都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