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縣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各位媒體朋友、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被嫩江縣人民政府聘為黑龍江省嫩江縣經濟發展顧問,并從于明海縣長手中接下這份沉甸甸的聘書。最為第一個獲得這個榮譽的臺灣同胞,我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首先給各位看一個數字“4150公里”。這是我算過的從臺北到嫩江的總距離,所以我可能是嫩江有史以來,來自最遠方的一位客人。嫩江縣地域遼闊,地處興安山地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北依伊勒呼里山,與大興安嶺地區交接;東接小興安嶺;西臨嫩江,與內蒙古自治區隔江相望;南聯松嫩平原。資源異常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大豆、燕麥、馬鈴薯、甜菜生產基地,素有北國糧倉之美譽,同時在全縣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擁有非常豐富的林業及礦業資源。
這些優質而獨特的自然資源,使嫩江成為打造特色經濟的富礦。只要定位準確,發掘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產品和項目,把自己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就能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做一件大事,首先要有戰略定位,嫩江縣的戰略定位,我認為一定要做到大舍大得,一定要聚焦。
我分析嫩江縣現有的三大產業:旅游業、礦產及農業。首先我認為礦產是埋在地底下的有形資源,需要比較大的資金投入才能挖掘,短期之內對縣域經濟無法起到迅速拉動的作用。
第二個是旅游業,由于美國的金融風暴及不景氣,已經通過蝴蝶效應吹到國內了,從全世界的經驗來看,在經濟不景氣時,最先受到波及的一定是文化旅游商品,第二是高檔商品,第三個才是食品等民生消費品。所以旅游業在未來肯定會受到沖擊。想想看,到三亞、杭州旅游的人都少了,想把游客吸引到嫩江來,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嫩江目前并沒有機場等交通配套設施。所以我主張把食品產業當成嫩江縣的支柱產業,來大力發展。
還有一點我要補充,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時,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化“坐銷”為“營銷”。而旅游業及礦產都只能“坐銷”,等客人上門,等游客上門,等投資者上門。只有食品產業是可以讓嫩江主動“走出去”,靠著品牌及產品,把產品“變現”回來的一個產業,可以做到主動營銷,這一點很關鍵。
但是在談嫩江縣如何發展食品產業之前,首先我想先談一下“城市營銷”。
因為每一個產品,每一個品牌在營銷時,都有目標對象,而“城市營銷”到底是在對誰營銷? 到底是在對誰說話? 這一點,不管是政府官員﹑企業家,還是農民,都必須清楚的認識。
第一部分、城市營銷的目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為社會創造公共價值
城市營銷的根本理念是追求城市公共價值的最大化。政府,做為公眾利益的代言人,是以追求公眾利益和價值最大化為己任。換句話講,嫩江營銷的目的就是要建設富足美麗的東北新型城市,使生活在嫩江的廣大居民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彩的精神世界。
我們有幸的看到本屆政府執政為民,積極的引入城市營銷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在城市經營中堅持市場調節為基礎、以人民至上為根本、以依法辦事為保證,正在積極履行職能。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本屆政府完全有能力能夠帶領本縣人民走上積極進取共同富裕的道路。
城市營銷的對象不僅僅是外來的投資者,而是所有追求幸福人生活的“人”,讓他們“想有所想,勞有所得”。
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政府要成為新生活的締造者;成為創業機會的創造者;成為公眾利益的引領者。
同時,我們的國家還很貧窮,政府和民間的資源和能力還很有限,在這個時期,城市營銷更應該積極的慎重的盤點自身的資源,更應該努力為民間創造環境,讓愿意通過自己的勞動謀求富裕的人得到更多的創業機會。
嫩江的營銷
嫩江為于祖國的最北端,有1.5萬平方公里的肥沃的黑土地;以大豆、甜菜、燕麥為主的豐富的物產資源;勤勞質樸的人民;務實扎實的政府班子。其孕育無限的創業激情。
現階段首先引進的是企業家的創業精神,需要“亮劍”精神,而縣域內部公眾的創業熱情是基礎,也是關鍵要素。內部的創業激情也必然點燃外部創業和投資的熱情。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成為“以內帶外”投資創業機會的創造者,最終也將是公共利益和價值的代言人。
并且嫩江營銷是以食品的產業為龍頭和先行者的,這方面的設想基于嫩江農業大縣的現狀;基于現階段大陸本土食品產業還很落后的事實;基于未來兩到三年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大環境對于各行各業的影響;也基于在大的經濟環境下投資機會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