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這樣一個前景撲朔迷離的時代。當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中國經濟危機也不能獨善其身之時,雄熊出沒已經讓人心惶惶,牛年的到來,是否可以振奮人心呢?魯迅先生說過:“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奔波在牛年路上的中國企業,應該學習“老黃牛”,堅守誠實、節儉、堅韌、開拓四項突圍守則,相信牛年一定會“牛”起來!
“老黃牛”的秉性對于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盛唐朝代時,大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篇《牛賦》,對“老黃牛”的秉性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與贊美。文中說:“若知牛乎?牛之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哞然而鳴,黃腫滿脰,抵觸隆曦,日耕百畝,往來修直,植乃禾黍。”讓我們更加期待堅守誠實、節儉、堅韌、開拓四項突圍守則帶給中國企業的深思。
誠實守則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母經常教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誠實。“老黃牛”勤勤懇懇地耕耘,同樣告訴我們中國企業突圍首大守則——誠實守則。
重提中國“問題奶粉”事件可能是多事一舉,但是“血”一般的教訓,是永遠要刻骨銘心的。奶粉企業不顧消費者的利益,銷售嚴重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來坑害消費者,與“老黃牛”不吹牛,不說自己是“千里馬”,更不吹自己是“萬里鷹”相差懸殊,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沒有“老黃牛”實實在在地耕耘,為農民好收成奮斗。
這就是奶粉企業遺棄了“老黃牛”的真實,違背了企業經營最基本的誠實守則。中國企業突圍首要守則——誠實守則,是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好比一幢即將要建造的高樓大廈,搖搖欲墜或者毀于一旦是必然的。商道無疆,唯有誠實為首條守則。縱觀古今中外,凡能成大事者,必是一個遵循誠實守則的人。這里最佳典范應該首薦李嘉誠,他今日能夠有如此輝煌的商業帝國,是與他遵循誠實守則離不開的。有的企業僥幸自己能夠欺騙顧客,可是,這實在是一種非常非常短視的行為。因為在人類的客觀世界里,你可以一時僥幸欺騙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時間里欺騙所有的人,重提中國“問題奶粉”事件真正的意義就在于此。
其實,是利益驅動企業放棄誠實守則。因此,在牛年里,中國企業好好學習下“老黃牛”不說空話,不宣稱要干多少“大事”、“實事”、“好事”,只注重自己誠實的行動,就是中國企業得以長期生存的守則。
節儉守則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企業與企業經營者的思想與觀念有一定的改變,憑著機遇的春風,認為現在腰板有點硬了,對企業經營沒有必要的開支開始視而不見,與“老黃牛”秉持品格恰恰相反,嚴重違反節儉守則。
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節儉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美德,這一優良傳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雖然我們中國企業發展有目共睹,但是相比跨國企業雄厚的實力,我們可能還是小巫見大巫,何況人家跨國企業更注重與強調節儉守則。在經營企業時,無論是從產品成本控制還是日常經營開支上,跨國企業都比較深諳“老黃牛”節儉作風,我們中國企業不應該認為自己“富”起來了,認為自己的雙肩膀插上豐滿的翅膀了,對自己的財富有足夠的自信了,往往就會患上自我膨脹征,開始了鋪張浪費的歷程,經常大吃大喝,抽的是名牌香煙,坐豪華轎車還不過癮,非要要一輛私人飛機,真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想想“老黃牛”的一生,吃的永遠是草,住的永遠也是草棚。夏天不喊熱,冬天不叫冷,豐收了不要求發獎,過年了不要求改善生活。難道不值得我們中國企業在經濟蕭條時學習嗎?企業需要的一種精神,一種學習“老黃牛”的精神,樹立儉廉作風,時時刻刻遵循節儉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