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從哪里獲得未來競爭中的持續競爭優勢?波士頓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喬治·斯托克(George Stalk)在其新作《未來五大戰略》(《Five Future Strategies You Need Right Now 》)中,指出了美國企業獲得未來競爭優勢的五大戰略,中國企業可以從中獲得啟示。
總有一些至關重要的商業事件悄然形成,在初期,其影響還不是特別強烈,似乎并不需要人們特別關注。然而,此時正是企業決定是否該投入,或者說是否應該馬上投入更多資源預防這些事件發生的最佳時機。如果企業這樣做了,就會贏得先機,領先于競爭對手。
最難處理的是如何及時發現那些初露端倪的戰略問題,發現其中包含的大量機會或隱含的重大威脅,從而讓企業從現在起就給予足夠關注。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喬治·斯托克所論述的五大戰略,這五種戰略開始時全部表現為一些微弱的信號,但現在,這些競爭優勢的來源不僅十分清晰,而且不容置疑。
戰略一:打造供應鏈
美國的企業在供應鏈打造方面——外包、轉包、合作、離岸外包等所有相關領域,表現得越來越專業。許多企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物品是從亞洲采購的,這種采購的結果是: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潤,贏得了市場。
然而,企業從供應鏈中取得的收益正面臨威脅和風險,這就是美國西海岸及西歐所面臨的與基礎設施相關的貨物運輸問題。預測數據顯示,到2010年,美國西海岸的各類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到極限。
這樣,企業的供應鏈就極易產生波動,即使企業能夠對未來需求變化做出極為精確的預測,并能夠保持合適的庫存量,供應鏈的波動仍會引起企業成本的上升和利潤的損失。
集成供應鏈
供應鏈分為非集成供應鏈、半集成供應鏈和集成供應鏈三種類型。在非集成供應鏈中,每一個上游環節都是根據下一個環節的顧客需求獲得相關信息,人們往往難以察覺、管理供應鏈的波動;在半集成供應鏈中,每一步都需要從其后兩個環節的客戶那里獲得需求方面的信息,人們比較容易看清供應鏈的波動情況,但處理存在的問題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在集成供應鏈中,每個環節都可以全面了解終端客戶的需求,企業可以快速地對供應鏈的波動采取應對措施。
因此,對采用國內供應鏈、擁有集成信息流和反應速度的企業來說,如果運營合理,就有可能超過那些交貨周期長、以亞洲為采購基地的企業。問題不在于企業從哪里采購,而在于如何將供應鏈做得更為精細。
對于在國外采購的企業而言,除了打造集成供應鏈之外,還可以采取一些看似花費高昂卻能降低整體成本的有效策略:對利潤空間大、需求變化大的產品采用空運方式;堅持端對端(end-to-end)的海洋運輸原則,即尋找那些能夠讓企業貨物最后裝運、最先卸載的船期安排;進一步完善與運輸商的關系,必要時投入額外費用到關鍵環節,以獲得優質服務。
戰略二:繞過規模經濟
企業對規模經濟的魔力深信不疑——規模大就意味著成本低。但是,當今市場變得越來越動蕩,市場預測變得極為困難。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每年新上市的3萬多種消費品中,90%以上的產品都以失敗告終。同時,產品的平均生命周期明顯縮短:新型汽車的平均生命周期從20年前的近8年,下降到今天的4年;家用電腦“流行”的生命周期也已從4年下降到1年。
很多產品根本沒有機會通過規模經濟來分攤投資、降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存在巨大風險。即拋型工廠為企業提供了一種低風險的市場進出模式,為柔性投資提供了足夠的便利性,為實現生產的剛性目標奠定了基礎。
從即拋型工廠到即拋型戰略
即拋型工廠是一種生產模式,建設即拋型工廠的成本低廉,主要目的是將新產品推向市場,滿足不確定的市場需求:如果市場需求不像企業預期的那樣,企業可以輕而易舉地放棄工廠的生產經營;如果存在市場需求,企業仍舊可以扔掉既有的工廠,重新建造一個新工廠。
企業的各個要素都可以是即拋的,包括組織結構、管理團隊、分銷渠道等,甚至連戰略都可以是即拋型的。《哈佛商業評論》最近引用的一項調查寫道,“在世界范圍內(調查)的259名高級經理人中……80%以上的人員指出,戰略的生命周期正在變短。72%的人員認為,首要競爭對手在5年內會成為一家風格迥異的企業。”企業越來越多地發現,它們所制定的戰略在有機會得到證明之前,已經開始面臨時過境遷的危險了。
即拋型工廠策略能讓企業抓住可能會被拒之門外的發展機遇。企業需要改變自己的關注點,要從對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種類和組合上的關注,切換到如何更敏銳地服務新興需求上來。
戰略三:動態定價
恰當的定價策略能夠提高企業的贏利水平,打造企業的競爭優勢。按小時付費和捆綁定價是定價策略中極為有效的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們已經不能像其剛被運用時那樣,再次為企業帶來戰略上的優勢,部分行業的領軍企業開始嘗試動態定價的實踐。
通過動態定價,企業可以在任何時刻,將其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與客戶使用產品和服務的意愿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一點,供應商會實時收集客戶使用產品的相關信息,然后確定相應的價格,以引導客戶做出相應的消費行為,并確保該定價能夠對維系這些行為的成本花費給予彌補。
前進保險公司的動態定價
前進保險公司(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自創立以來,一直扮演著革新者的角色。遠程信息處理技術最初是汽車OEM商研發出來的,它通過網絡和無線技術,讓客戶在駕車時保持“在線”狀態。前進保險從中看到了機會:將無線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感應器和因特網結合起來,就能讓前進保險準確了解保險客戶的汽車位置、汽車駕駛速度和時間等相關信息。
前進保險開始參考汽車的駕駛頻率、時間和地點核算保費,那些簽署了根據使用頻率確定保費的汽車保險客戶,保費平均節省了25%。前進保險對現行技術的應用,意味著公司能夠依據投保人實際、實時的駕駛行為,為每個特定的投保人設定相應的保費金額。顯然,這種激進的個性化定價方式,與當前主導汽車保險業潮流的分類定價的通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低風險客戶將會選擇保費低的前進保險,而高風險的劣質客戶被推向了競爭對手。為了應對平均成本上升(高風險客戶增加),競爭對手只能均勻地提升保費水平,隨后就會引發大規模的客戶背叛行為。
動態定價為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了奠定明顯優勢的機會,賓館住宿、汽車租賃、停車場、餐位預定以及航空座位預定等行業均可采用動態定價策略。同時,動態定價需要更多的客戶信息作為定價依據,而客戶信息本身也為企業贏得競爭增加了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