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或許會拒絕專業,但永遠不會拒絕娛樂,當頻頻引起關注的“惡搞”成為一種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時,“惡搞”所帶來的營銷力也隨之產生。
將消費者喜歡并習慣使用的方式,作為品牌傳播推廣的通路并恰到好處地進行表述,其效果顯然比動輒花費數百萬且一本正經地在電視上強硬灌輸要好得多。
創意十足的吸引,潛移默化的傳播,網友自發的轉發,“惡搞式營銷”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低成本品牌傳播的一條新路。
仿佛是一種約定,也或者是一種潮流,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一種借助“惡搞”形式作為品牌傳播的營銷方式正悄悄滲透到網絡的每個角落。
何謂“惡搞”?從字面解釋,大約可以理解為“惡意地搞”、“惡俗地搞”,或者“惡作劇地搞”,大多數人對于“惡搞”的最初印象應該來源于網絡,其中,胡戈“惡搞”電影《無極》而制作的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應該是網絡“惡搞”中相對比較早期的作品。
隨著眾多播客、論壇、博客等新興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一般誕生并發展起來后,“惡搞”的途徑和方式也越來越多,視頻、圖片、文字、海報等等,均可以作為“惡搞”的手段,“惡搞”從最初的草根文化發展成為一種后現代、大眾性的文化風潮,以致于網友以“野百合也有春天,一個草根也要發言”作為“惡搞”的初衷。
對于大多數網友而言,“惡搞”往往是一種無厘頭式的平民化的運動,具有一種反傳統或顛覆現實的諷刺意味,也因此,“惡搞”成為吸引大量眼球和網友主動制作及轉發的新事物,站在營銷的角度而言,這種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有效的營銷手段,而事實上,借助“惡搞”的方式進行品牌的傳播和營銷,已經在網絡上初露風頭。
“惡搞”新勢力
北京奧運會前夕,吳宇森導演的華語巨片《赤壁Ⅰ》憑借史無前例的國產片投資、龐大的明星陣容和代代相傳的經典戰役,成為“華語電影史上吸金最快的影片”,2700萬首映票房改寫了中國首映票房記錄,而上映4天票房破億更是創造了中國票房神化。
而與此同時,《赤壁Ⅰ》的驚艷表現多少也給《赤壁Ⅱ》的推廣帶來更大的難度,《赤壁Ⅱ》如何跳出影視劇“狗尾續貂”的怪圈?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在加大常規媒體宣傳的基礎上,網絡“惡搞”成為傳播推廣《赤壁Ⅱ》的重要手段。
在《赤壁Ⅱ》即將首映的之前,包括土豆、酷六、優酷、播客等在內的國內視頻網站率先在其首頁出現了“《赤壁Ⅱ》惡搞版”,與此同時,新浪、網易、雅虎等門戶網站也不甘落后,“《赤壁Ⅱ》惡搞版”迅速登場亮相,在這個由《赤壁》合作團隊制作的長達15分鐘的“惡搞”片中,演員的演技和場景道具的精美程度堪稱專業,而網友對此的關注更是超乎想象,與此同時,一系列圍繞“《赤壁Ⅱ》惡搞版”的更多“惡搞”被網友自發制作并傳播,“惡搞國足—赤壁版”、“赤壁—惡搞—高考版”、“惡搞赤壁三鹿版”……所有的“惡搞”開始圍繞《赤壁》這部影片展開,其中不少作品的創意構思更是令人拍案叫絕,而通過這一系列的“惡搞”,觀眾對于《赤壁Ⅱ》的關注也被提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并成為公認的年度最受矚目的華語大片,自1月7日開始全面公映以來,在首周不到四天的時間內共賺取票房1.0147億元,成為2009年首部票房突破億元大關的影片。
將網絡的流行元素作為產品營銷的重要手段,同時引導并借助網絡的資源和網友的力量進行品牌的傳播推廣,《赤壁Ⅱ》堪稱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事實上,利用“惡搞”進行品牌傳播和營銷推廣,在網絡上已有先例在前,這其中,百度就是一個擅長于進行“惡搞營銷”的企業。
“百度鏡子”號稱互聯網第一個鏡面文字網站,在這里,所有的網頁都是鏡像的,就連網址也不例外,(http://www.udiab.com.cn/)而搜索功能可以正常使用,所不同的是搜索獲得的同樣是鏡像網頁,不僅如此,除了“百度鏡子”,相關的還有“倒置效果”、“節能效果”、“動感效果”(http://www.udiab.com.cn/wzjx/)等等。此外,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百度域名外,當我們將中文拼音“媽媽說就算你注冊的域名再長百度都能搜索出來”鍵入網頁地址欄時,跳出的依然是我們熟悉的百度首頁,而實際上,這些形態各異且“慘遭惡搞”的網頁實際都出自百度公司之手,同時也令諸多網友對百度的娛樂精神贊嘆不已,無形中也大大增強了人們對于百度品牌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