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與你的老板相處嗎?你和你的老板相處得好嗎?我就是因為和老板相處得不好,才做了培訓講師的,現在是自由職業,老婆是我的老板。其實和老板相處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出來,或不愿意屈尊去做,更不屑去做,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不愿喪失人格”吧。西游記中的唐僧,最喜歡哪個徒弟?是本事最大的孫悟空嗎?是老實肯干的沙僧嗎?一定是油頭滑腦的豬八戒!
豬八戒比師兄和師弟,強在什么地方呢?一個最重要的地方是,他對唐總是最了解的,說出的話,也是唐總最喜歡聽的,甚至是唐總想說而不好說的,他還辦了很多唐總想辦,不好親自辦,又不好明說的事,于是被唐總視為心腹。古往今來,做官第一要決是“揣摩上意”,緊跟老板的思路走,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并在執行中,加速理解。有的老板嘴巴上說要民主作風,要求下面提意見和建議,實際他在做民意測驗,調查自己的支持度,毛澤東當年的“陽謀”論,也是這個道理。
那如何才能真正地,揣摩老板的意圖呢?首先要讀老板的書(沒有書,講話稿也可以),其次要聽老板的話,最后要照老板的指示辦事,直到做老板的好員工。了解你的老板,關鍵是了解他的價值觀,了解他做事的風格。從他的講話中,內部文件中,你可以感受到你的老板是張揚的,內斂的,愛財的,慷慨的,言出必行的,還是口是心非的。
美國心理學家紐科姆,于1961年,在密執安大學作過一次實驗,實驗對象是十七名大學生。實驗者為他們免費提供住宿四個月,交換條件是要求他們定期接受談話和測驗。在實驗者進入宿舍前,測定她們關于政治、經濟、審美、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價值觀,以及人格特征。然后將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學生,混合安排在幾個房間里,一起生活四個月。并定期測定他們對上述價值觀的看法,并讓他們相互評定室內人,喜歡誰不喜歡誰。實驗結果表明,在相處的初期,空間距離的鄰近性,決定人際之間的吸引。但到了后期,相互吸引發生了變化,彼此間的價值觀越相似的人,吸引力越強。紐科姆進一步發現,只要價值觀相似,哪怕別的方面不一致,也會對產生很大吸引力。這是不是我們中國From EMKT.com.cn人說的,“日久見人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我看道理是一致的。
對很多老板來說,也是這樣。剛開始他是個小老板時,只好也只能用身邊的人,想用那些“著名職業經理人”,人家可能還不讓他用。于是周圍是一大群,親戚、同學和朋友,在幫他做事。后來逐漸發展大了,想做得更大,于是起用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于是了解你的老板,比你做事更重要,否則你怎么知道你賣力做的事,正好是他需要的呢?俗話說: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我以前工作的企業中,有個人力資源部的主管,逮住老板安排的工作,不厭其煩地,甚至在別人看來是低三下四地,給老板早請示晚匯報,增加對老板的了解,也讓老板了解了他。后來在人力資源部經理回家生孩子的情況下,他成為了副經理,再后來成為了經理,再后來成為了人力資源總監。他的能力在兩三年之內,提高了這么多嗎?不見得,但老板對他的信任提高了很多。
其次你還要容忍老板的脾氣,但凡是個老板,大大小小,總是有些脾氣的。當老板罵你的上司,你要能躲過遠,就躲多遠,把喜悅深深地埋在心里。老板們罵你的手下,一定要沖出去承擔責任。你的兵喜歡有擔當的領導,你的老板也會喜歡。當老板罵你是,你將如何對待呢?孟子早就說過這個道理,不過他說的對待父親的責罵,他的觀點是“小杖受,大杖逃”。連小杖都不肯忍受,那是不給老板面子,因此不能重用。大杖來臨,十有八九是老板一時控制不住,你還呆著不逃走,老板只好打了,后來只好后悔,還會怨恨你,因此逃走是維護老板面子。而小杖受是給了老板發泄的機會,老板對的辱罵是你可以承受的,而讓老板在事后有心理負擔,于是你進去了他的圈子,自然前途無量。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不同意,認為和西方的管理經典不符。那些西方的管理理論,大多來自超級強大的跨國公司,那樣的企業是無主的,也就是說管理者是股東的代言人。這點和我們的企業是根本的區別,你眼前的老板,沒有代言人,他直接為自己的利益說話,所以西方的那些所謂的開放,信任,溝通,只能做為參考,你在你的公司到底要怎么做,那要看你的老板是個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個職業人,能跟上一個有“錢途”的老板,職業生涯是成功的,夫復何求?受點氣算什么,這是成功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