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化途徑是有夢想的企業的必由之路,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品牌戰略是企業做強、做大、持久性發展的前提。
中國的市場經濟經歷了三個階段,一個是產品力經濟階段,另一個是廣告力經濟階段。第三個是銷售力的經濟階段。隨著體驗經濟的發展,而如今我們的企業已進入一個心智營銷階段,也就是品牌影響力時代。
在產品力階段,市場產品缺乏,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余地窄,哪家企業進入市場的早,誰就能夠贏得市場。
廣告力階段,廣告傳播是企業最重要和最有效獲得市場的手段。央視的標王現象成就了一部分這個階段的企業。
產品的高度同質化,企業之間的競爭急劇,企業單運用營銷策略中的某一“長板”已不足以吸引消費者,滿足企業的長久生存。企業必須與銷售渠道、產品價格、推廣活動、促銷手段等多種策略相結合的辦法促進銷售業績。這個階段就是銷售力階段。
目前中國已成為國際化的開放市場,各行各業的“洋”品牌紛紛沁入中國市場,搶占消費者的心智。企業與企業間的博弈已不僅是簡單層面上的競爭,更是大智慧的博奕,品牌戰略的競爭。縱觀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在做什么?他在改變著我們下一代人乃至后幾代人的飲食口味。韓國的現代、三星、LG、等諸多品牌的大智慧不得不讓我們的企業思考。
品牌力時代對我們的企業來講是一個大智慧的挑戰。
企業的經營者就好似揚帆起航的船長,船就是產品,到達的目的地就是品牌,船的品質決定著行程的距離,關鍵的是經營者的思路決定著路線和到達的方式。
在企劃工作中,我們和一些中小型企業的溝通中,常常會聽到“企業小,區域性的銷售,做品牌是將來的事,”“小企業不能與大品牌象比,當前是做好銷售”等等說法。資金、人才、經驗缺的確是國內眾多企業客觀存在的為難題,做品牌更是不敢想的事。往往發展中的企業會有這樣的錯覺。
一、 新企業不需要做品牌
新建立的企業常常將注意力集中到對產品線的延長,用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研究產品陣容的開發,而忽視打造核心產品品牌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為目標消費群創造消費“亮點”。
營銷大師阿爾.里斯(美)曾認為,市場營銷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感知的爭奪。這也更加說明了,企業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戰斗,而是消費者的心智之戰。
錯覺認為新企業要象成熟企業一樣旗下擁有系列產品群后,才更能抵御抗風險能力,將資本投入到各個產品中去,還沒等到市場大規模啟動的那一刻,自己就已退下來了,其原因是品牌戰略出了問題。資本、人才、經驗有限的新企業,單一產品的道路仍然能夠殺出一條贏利之路。SONY公司最初不就是從生產半導體收音機起步,在國際市場上被認后成為國際品牌的么??煽诳蓸房繂我坏囊粋€產品支撐了百年,稱霸全球的各個角落。1998年恒基偉業的“商務通”產品進入市場,在短短的幾年經營中,為企業創造了數十億的銷售業績。
當然,一個企業品牌的成敗取決與一個經營者的品牌戰略思路,品牌戰略決定著企業離成功彼岸的路線。